查看原文
其他

她过得比我好,我很乐意!

正點君 正點观影 2022-06-05


“母亲节档”不算是热门的档期,虽然每年母亲节前后都会有些应景的电影上映,但相比于情人节爱情电影扎堆的盛况,发行方似乎并不想凑母亲节的热闹。


原定于今年母亲节上映的《妈妈!》宣布撤档


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母亲节”与“看电影”并没有那么大的粘性,尤其是对生活在别处的人而言,要和母亲或孩子共看一部电影在空间上很难做到(《你好,李焕英》安排在春节档有其聪明之处)。


既然不能一起看,大家就没必要特定在这一天看电影。

 

然而,有很多与母亲有关的电影其实应该一个人看。我们总以为对母亲的角色很熟悉,过近的距离,时常让我们看不见被遮蔽的面向,只有在独处中,你才能隔开一段距离去观照这个身份。


母亲节除了是个表达爱意的节日,同时也是儿女认识母亲、母亲认识自己的绝佳契机。


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女孩,在成为母亲的路上,分娩是第一个考验;在成为母亲后还有各种社会的偏见,向她迎面而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母亲得时刻对孩子的事情提心吊胆;在培育孩子的路上,每个母亲同样也是个成长中的孩子,她们同意会犯错,没人规定母亲就必须全知全能;有时候,母亲的错误会给孩子背负起原生家庭的创伤,如何跟这种伤痛和解,是给每个受伤的人与之共存的问题……

 

这份精心挑选的片单就像一块块关于母亲的拼图,琐碎且细微,但将每一块局部拼凑起来,将会得出一张母亲熟悉且陌生的肖像。



《82年生的金智英》
应该给女儿一个怎样的世界


已经很久没有文学作品像《82年生的金智英》那样给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小说在2016年出版时就曾掀起抵制大潮,饰演改编电影的两位主演郑由美与孔刘皆受到了网暴,但这还是架不住影片的热度。


“金智英”这个在韩国颇为大众化的名字,以其作为书名,勾连了许多与其类似经历的“82年生人”,大家试图从她的经历中寻求代入的空间。电影中的金智英是个已婚母亲,戏中看似生活平顺的她不幸患有精神疾病,经常会切换为别人的人格,这种精神疾病如同一种生活困境的表征,暗示了金智英某种心理的压抑。



在电影中,金智英曾发病过四次,有意思的是,这四次变成的另一个人,多少都与“母亲”的身份相关。她会模仿自己母亲的口吻,让丈夫好好照顾身体;她会化身学姐,让丈夫关心她多点;她会代入自己母亲的角色,揭穿岳母对待女儿和媳妇的厚此薄彼;甚至还会以外婆的口吻对自己母亲讲述了她的歉疚。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像在道出一种女性的困境,金智英遭受的一切,是大多数东亚女性可能遭受的无形暴力。



《82年生的金智英》的出版和放映,可以视为韩国乃至东亚女性对这一乱象的控诉。



《女人的碎片》
母亲有喊痛的权利



过往拍摄女性角色生育的电影,多半给几个疼痛的镜头点到即止,随后立马在顺产或难产的结果上继续故事的发展。


然而去年的《女人的碎片》不太一样,这部由匈牙利男性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拍成的英文片,它的上映成功地刺痛了不少女性观众。


凯内尔·穆德卢佐


本片大胆地以长镜头的方式,拍摄了一个女人长达半小时的生育过程,期间女主角的阵痛、嘶吼和精疲力竭,如同纪录片般巨细无遗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跟着导演的运镜,与角色共同见证了一把生育之痛。



在展示生育场景时,导演也给到了不少镜头于丈夫。丈夫初登场时给人一种极富男性气质的形象,可面对妻子生育的场景,他一时显得笨拙起来,尽管一直在克制,但其难掩的慌乱,将一开始树立的硬汉形象给瓦解掉。



这么一种安排,也许是想旁敲侧击地说明在女性生育的过程中,男性注定无法真正的参与其中,两者的悲喜无法相通。


这份痛感是女性专属的,是她们习得母亲身份时最为私密的生命经验,是痛感构成了这份身份认知。在大部分电影都在刻意回避展示这份疼痛感的现状下,《女人的碎片》终于归还给了一位母亲喊痛的权利。



 

《神秘巨星》
爱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爱自己



2017年,《摔跤吧!爸爸》被引进中国内地,原本不被怎么看好的印度电影,最终斩获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本片的成功除了让国人见识印度电影的魅力,也让大家再次见识到阿米尔·汗对印度女性的关怀。



继《摔跤吧,爸爸》之后,阿米尔•汗再次关注印度底层女性的社会地位。如果说《摔跤吧,爸爸》的讲述的是一位疼爱女儿的父亲想要改变女儿命运从而做出的选择,那么《神秘巨星》的表达更加勇敢、外露,它讲述的是一位自己身处黑暗的印度母亲,为了重拾尊严做出的改变。



从出场时母亲墨镜下的淤青便可以得知,这是个压迫的家庭。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她在忍让丈夫之余,给女儿的音乐梦最大的支持和赞助。


乍一看,本片仿佛像部歌颂母亲牺牲的苦情戏,可是母亲在鼓励女儿追梦之路,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救赎。她签上离婚协议的那一刻,也宣告了自己不再是别人的附属。



《神秘巨星》明面上讲述的是女儿的故事,但实际上片名那位神秘巨星是母亲,两人都获得了救赎,彼此成全。此片给母亲观众一个最大的启示:爱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爱自己。


 

《青春变形记》
母亲也是个爱的初学者



本片从今年3月上线流媒体以来,就不乏赞美之声,作为皮克斯动画公司首部由华裔导演制作的动画电影,导演石之予把故事放置在了一个多伦多华人家庭中,电影中充满了各种中国风元素:神话、宗祠、四合院、红灯笼,以及一位中国妈妈。

 

电影中的母亲是一个典型化的亚裔家长形象——对孩子无微不至却又异常严厉,孩子成了家长个人期待的投射,用十年前的流行语,她非常“虎妈”。



这样一个形象放在现代社会,必然会遭之冲突,女儿不得不面对“不让母亲失望”和“做自己”的两难抉择,这是本片所有矛盾冲突的起源。比如追星的问题上,女儿就得时刻担心让母亲失望。


这种“以爱的名义管教你”的成长模式,情绪积压到某个程度迟早会爆发。本片巧妙地将“自我”具象化为一只被封印的野兽,它深具破坏性和危险性,但同时又是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角色对野兽态度的变化,其实正是对“自我”理解的变化。从电影的结局可知,母亲与女儿一样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同样承受着这种目光的牢笼。母女间的坦诚相见,最终让彼此心结释怀。



《青春变形记》除了讲述女儿追寻自我与成长,同时也关乎母亲的理解与被理解。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在爱的问题上,母亲和孩子都是爱的初学者。



《天水围的日与夜》
真正的爱,可以无须张扬



本片一直是不少影迷眼中最好的许鞍华作品,当年拍摄前因为故事平淡,苦于没能找到投资,最后还是王晶慷慨解囊帮了一把老朋友。


天水围作为香港草根阶层聚居地,时常给人品流复杂的刻板印象,许鞍华将镜头对准其中一对母子,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淡但真的家庭关系。



鲍起静饰演的母亲,忙于工作的她,每日和儿子相处的时间有限。本片有大量吃饭的场景,这是母子为数不多的相处时间。电影里的母亲基本对儿子直呼其名,反而旁人会叫起儿子的昵称,吃饭期间两人的交谈多半是生活中无聊的琐事,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谈、给对方夹菜等细节,透示出这对母子从容的和谐。



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外表下,许鞍华给出了很多细节展示母亲角色的艰辛,单亲母亲、劳动阶段、身处天水围,从小就要挑起大梁照顾弟妹,如今还要照顾儿子。


家里一有什么事情,她却从不缺席,哪怕家庭条件平平,也不忍心看着家人打麻将输钱。面对有困难的邻居,她也一直释出自己的善意。



表面看似不动声色,但这是对周遭的人最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当爱已成习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会藏在稀松平常的事情中。真正的成长,也许就是能领会到母亲的这种不张扬的不经意。



《记我的母亲》
体恤母亲的无奈,走出记忆的泥沼



在家庭题材的拍摄上,日本电影一直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有着专攻这一题材的导演,同时还有专演这类角色的演员,树木希林就是演员中的代表者。她被誉为日本最会饰演母亲的演员,《记我的母亲》是她时常被人忽略的代表作。


本片改编自作家井上靖的私密日记《我的母亲手记》。井上靖用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的晚年生活,试图“捕捞”与母亲有关的记忆碎片。



看似温情的书写,同时也是一次与母亲关系的修复。电影中知名演员役所广司饰演的中年作家,多年来一直在记恨着当年抛弃自己的母亲。可在罹患老人痴呆的母亲眼中,却有另一个版本的记忆,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人带走的。


数个夜里,她都睡下了,还是会举着手电筒爬起来四处搜寻儿子。到底是儿子误解还是母亲修改了记忆?老人痴呆在此更像是一次记忆的过滤,尽管会流失掉很多记忆,但所留下的,也许才是烙入灵魂的部分。



哪怕母亲忘记了很多事情,但是儿子几十年前给自己写的诗句,母亲竟然还能记住,这不禁让儿子怀疑起自己才是失忆的人。当躲避战乱的真相一点一点释出,儿子原生家庭的创伤终于得以一点点修复,原来母亲牺牲的并不比自己少。


这些年不少人都在对原生家庭控诉,电影中的温暖结局,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但人与人之间总有很多来不及解释、身不由己的遗憾,当我们学会体恤亲人的无奈,也许才是修复创伤,走出记忆的泥沼的第一步。



撰文:海边的卡夫卡、凌漆漆、梁馨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加入官方影迷群
与更多热爱电影的人相遇
还有各种福利不定时掉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