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我校学者双双入选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记录成理的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 2022-07-21

4月14日,全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 重磅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黄润秋教授、许强教授榜上有名,涉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其中,黄润秋教授连续两年入选此榜单。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意味着该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全国本学科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黄润秋、许强教授的入选,彰显了我校教师在自身研究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2022年4月14日,爱思唯尔(Elsevier) 重磅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自2015年首发,至2021年已是第八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4701人,来自523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4个一级学科。

学 者 介 绍

黄润秋

黄润秋教授,高边坡及灾害防控研究团队带头人,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现任生态环境部部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2010-2014),国际大型滑坡研究会(iRALL)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8-2016),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

黄润秋教授专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大型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先后主持和承担973计划项目、中国地调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委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90余项,与团队成员一起,建立了基于地质过程的高边坡“变形稳定性评价”及重大地质灾害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大型滑坡形成机理、岩石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强震地质发育分布规律以及灾害防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诸多理论创新,解决了一批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产生了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并为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于2005年和2014年分别牵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围绕科学研究实践,黄润秋教授先后出版专著10余部(含合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0余篇,3篇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论文他引共计达6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已指导毕业4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60余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列第一),国家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11项(4项排名第一)、二等奖14余项。他还先后获得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学术终身成就奖(2018)、日本滑坡学会“国际奖”(2012)、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2007)、国家教学名师奖(2007)、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07)、“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003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首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02)、霍英东奖(1989)等个人奖励,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许强

许强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滑坡灾害防治研究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担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持日程行政管理工作。2019年5月担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负责科技发展、学术期刊、科技园管理等工作。兼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委、省政府新型智库负责人,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许强同志主要从事滑坡灾害的评价、预测及防治处理研究,专长于崩滑流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先后承担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省部级项目以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60余项。主要科技贡献:揭示了几类特殊滑坡的成因机理,提出了滑坡协同预报模型和改进切线角判据、加速度判据,建立了基于时-空变形的滑坡综合预警预报理论和技术方法。曾作为核心专家指导我国数十起大型滑坡的成功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主持研发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已对包括甘肃黑方台滑坡在内的多起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成功地预警。提出的重大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早期识别的“三查”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目前已在四川、贵州示范应用。作为核心成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约500篇(SCI检索约160篇,EI检索约100篇),被引约2500余次(据Research gate)。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培养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90余名,已毕业博士生19名,硕士生170余名。



转自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

编辑|刘敬一

责任编辑|赵薇

成小理全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