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寄星:《20世纪物理学》译后记

2017-04-01 刘寄星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20 世纪物理学(全3卷)

Twentieth Century Physics

(美)布朗(Brown, L.M.)等编;刘寄星等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2016


三卷本《20世纪物理学》的最后一卷马上就要付印,这件由京内外18个科研、教学单位近40位科研和教学工作者花费了将近七八年时间共同完成的翻译工作终于要画上句号,当然令人高兴。这里我就这套书翻译的缘起、实施过程以及若干个人观感做一点介绍。


这套书是1995年由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联合出版的,1996年我访问设在意大利得里亚斯特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时、在中心图书馆初次读到。读后深感该书不仅对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及其对人类自然观的影响作了全面深刻的叙述,而且详尽地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各领域的具体进展,特别是相当平衡地叙述了物理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和物理学应用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方面的进步。尤为可贵的是,这套书的叙述相当低调平实,没有对杰出人物刻意拔高和渲染,即使是对于玻尔、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学者,在谈及他们成就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们所犯过的错误和遇到困难时的内心困惑。自认为在这些方面,这套书确优于其他物理学史论著。


这本书的翻译缘起于科学出版社2007年初在中科院物理所召开的一次物理出版选题会,在那次会上我曾谈了对这套书的看法,提出就物理学史著作而言,《20世纪物理学》当属上乘之作,若能翻译出版,必能惠及我国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和学习物理的学生。不料这个即兴发表的意见,竟然引起出版社的重视,他们马上联系了翻译版权,并且要我负责组织这套书的翻译。翻译一套由31位撰稿人撰写的正文篇幅达2000多页、附录几百页的大书,谈何容易?我只能推托。记得那时与我联系的是出版社的胡凯编辑,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他的热心感动了我,只好把这件事答应下来,这也叫“自作自受”,谁叫你当初要推荐这套书的呢?


接手这一任务后,首先要做的是物色翻译者。这套书共27章,分别讲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以及交叉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历史,每章的内容不同,撰稿人文风各异。为保证翻译质量,必须组成一支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俱佳的翻译队伍,根据个人专长分工翻译。为此,我和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负责人、中科院物理所聂玉昕同志及科学出版社胡凯编辑商量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其他同志意见后,分头联络动员我们认为的合适人选参加工作。我借助同学、朋友、同事关系,反复动员,邀请了秦克诚(第二章)、丁亦兵(三、九章)、邹振隆(四、二十三章)、姜焕清(五、十五章)、郑伟谋(七、八章)、陶宏杰(十一章)、常凯(十二章)、赖武彦(十四章)、阎守胜(十七章)、王龙(二十二章)和曹则贤(二十四、二十七章)。聂玉昕同志联系了麦振洪(六章)、朱自强(十章)、龙桂鲁(十三章)、沈乃澂(十六章)、宋菲君(十八章)、白海洋、汪卫华(十九章)、孙志斌、陈佳圭(二十章)、喀蔚波(二十五章)、张健(二十六章)等同志陆续加入。他们都是精通所译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志愿加入,使得这套书高质量译出有了保证。组织翻译队伍的工作前后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具体翻译工作,由于每人工作量不同(工作量最大的当属与我同年考入北大物理系的丁亦兵和邹振隆,丁负责译两章256页,邹负责译两章237页),故交稿日期没有作硬性规定,总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记得期间全体人员只开过一次会,科学出版社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翻译要求,译者们也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会议决定书中物理学家的名字不用汉语翻译一律用原文。后来,我和聂玉昕又商量为保证质量,每章必须配校对人,至于校对人选,由译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各位译校人员非常尽职尽责,翻译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下半年起陆续有人交稿,一直到2012年底,全部译稿交齐。


本以为稿子交齐后很快就可出版。不料阅读译稿后,发现虽然译者们都很认真,但每篇译稿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要达到出版水平,还必须做大量的统稿加工。统稿工作极其琐碎繁杂,既要逐页对照原文核对各章译文,以消除漏译、误译。又要对各章的译文做必要的文字修改润色,在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同时,还要统一科学术语。鉴于不同译者有各自的文体、风格和用词习惯,统稿工作颇为困难,进展缓慢,直至2014年才出版了第一卷。第一卷的统稿,得到秦克诚同志大力相助,若没有他的帮助,出版可能还要推迟,在此特别表示感谢。之后又经一年奋斗,于2015年出版了第二卷。现在第三卷将要面世,这一卷除统稿外,编辑汉语拼音排序的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也花费了大量时间。我在统稿中所作的修改,多数未与原译者沟通,如有错误,当然由我负责。除对译文把关外,对在原书中发现的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我也都做了修改或以“总校者注”名义做了说明。尽管如此,错误仍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读者发现错误后,不吝指教。


在此我要对全体译校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诚恳致歉。感谢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辛勤译书,使这套物理学史的大书得以用汉语出版并惠及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和学生。之所以致歉,歉在我个人统稿效率低下,致使他们的劳动成果未能及早与读者见面。在准备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科学出版社的钱俊编辑一直与我密切合作,为了保证出版质量,他和他的同事不厌其烦地根据我的修改一次又一次修改清样,他们的耐心和专业精神令人感动。在此我谨对钱俊及其编辑集体表示衷心感谢。此外,衷心感谢中国物理学会对这套书出版的资助。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套书的主译者署名本应是我和在翻译工作的组织和物色译者方面踏踏实实做了大量工作的聂玉昕同志,但因他坚决拒绝,只好由我独掠其美,深感惶恐。


这套书的三位主编在序言中提到本书特别介绍的物理学家时,曾写道:“近代物理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些学者以及难以数计的其他一些人,尽管并非个个聪明绝顶,但却都具有天才并献身于他们所从事的、他们认为无比重要的事业。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如果这一套书的讲解能鼓励他人更好地来讲这个故事,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在这套书的中译本出齐之时,我们谨希望全体译校者用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讲述的这个故事,能鼓励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献身于物理学这个“无比重要的事业”。


刘寄星

2016年7月31日

于北京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书



十大热门文章

1.  空气清新心思静,拟就新图拉晶晶——纪念我们的父亲吴乾章先生

2.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八十三:简单与复杂

3.  百年超导,魅力不减 || 赵忠贤

4.  e,一个常数的传奇

5.  超导“小时代”之十四:炼金术士的喜与悲

6.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八十一:物理学中的括号文化

7.  轻松物理小实验——正经玩汇总

8.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 戴希

9.  关于自旋电子的一些为什么 | 张裕恒

10. 熟悉而又难以理解的水 || 曹则贤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号:cpsjournals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