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亦师,亦友,亦真情 !












在交大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朝夕陪伴,引导学生立志笃行

他们细致入微,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他们亦师亦友,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他们,就是可亲可爱的辅导员! 

今天 小微带你走进交大辅导员们

背后的故事系列第二期

解析他们优秀背后的密码

一起来看看吧!



李萍


志存高远,笃实前行


李萍,女,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工作组副组长、分团委书记,负责学院全体博士生日常管理工作,就业专项负责人。曾获2008-2010年度四川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干部、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做思想引导

辅导员的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李萍对自己的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她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要将“视野宽、素质优”凝练为自身素质特征,将“基础厚、能力强”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优势,以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创新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她通过班会、谈心谈话、支部生活、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李萍针对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真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她除了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外,还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搭建起沟通的平台,走访学生宿舍关心学生。这种多渠道多角度的教育方式,淡化了说教色彩,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用真心关爱

“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对本职工作有真诚热爱和全情投入。她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的感情特点。这样的关怀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李萍在关注学生状况的实际工作中,主动排查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工作研判。她着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环境适应不良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失恋的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或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的情况。正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真诚的爱,李萍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好姐姐。



促学生成长

教育的真谛是真诚而无私的爱。作为一名辅导员,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不仅在思想上要有引导,心理上要有疏导,学习上要有指导,生活上还要有教导。李萍说:“要做到以诚相待,给学生最细致的点滴关爱,以平等和尊重的原则,面对每一位同学。”李萍从不以教师权威自居,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交流,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接触社会,一起克服学业难关,一起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她注重从生活的细节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礼貌、谦虚、节俭、友善的品质,帮助树立大学生良好健康的形象。




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潜心钻研,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她热爱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她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了自己最热爱的辅导员事业中!

(上下滑看完整内容)




王琼


学生工作是一段互相陪伴成长的旅程


王琼,女,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负责本科2019级、2020级安全工程和2021级地质工程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学院宣传、资助、学生园区与事务中心、劳动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等。曾获西南交通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综合奖)、共青团实践育人优秀指导老师。


牢记初心,坚定选择学生工作

2017年盛夏,刚刚结束研一生活的王琼怀着对学生工作的好奇成为一名兼职辅导员,迎来职业生涯第一批学生。经过两年的实践工作,从一知半解到对学生工作的全面了解,她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清晰的规划。


于是在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琼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专职辅导员。从最初的好奇,到了解和投入后积淀的热爱,迄今她已在辅导员岗位上度过了五个春秋,“做好学生工作,陪伴学生成长”也渐渐成为她对学工事业最长情的誓言。



知行合一,践行学生工作使命

王琼认为,学生工作既要抓大、也要抓小,除了整个专业班级的建设,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重中之重。从事辅导员工作之初,她会在深夜接到学生和家长电话时感到惊慌不安,会在看到学生期末成绩“红字”一片时焦虑生气,会在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担忧害怕……


慢慢地,她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家长成为“盟友”,能从容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她逐渐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辅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到宿舍课堂了解学生日常……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王琼从每一份耕耘中收获幸福感。她坚信,每条路都有风景、每朵花都会盛开,用心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位学生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她十分重视专业班级建设,并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比如通过学生党支部活动加强高低年级之间的传帮带联系,通过读书会、音乐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集体凝聚力建设,让学生建立起归属感。两年来,王琼所带的安全2019-01班、安全2020-02班、地质2021-02班获得“特色班集体”荣誉,安全2020-01班、安全2020-02班团支部在学院主题团日活动中获评“优秀团支部”称号,所负责的本科安全党支部获得学院“优秀党支部”称号




学而不厌,不断迎接新挑战

王琼负责过学院宣传、资助、学生园区以及事务中心、劳动教育、就业指导等专项工作,基本每年开发一个“新技能”。王琼说:“遇到不会的就去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做!


在负责学院宣传工作时,王琼负责培训传媒中心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这项工作需要修改、撰写大量稿件。王琼也给自己制定了“半小时原则”,坚持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修改或撰写。


在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期间,她以资助弘志为目标,做好资助服务育人,助力学生成长,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在负责学生园区与事务中心期间,她通过完善学院园区管理,进行了学生安全教育和常规安全卫生检查工作,打通学生权益反映通道,建立安全文明、团结和谐的地学园区。她还牵头学院劳动教育,组织开展系列劳育活动,选课人数总计4352人次,累计6639学时。在负责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期间,她被聘为西南交通大学生涯中级导师,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在2022年暑假,她带领实践团队走访川藏铁路沿线部分参建企业,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团队获评“校级优秀实践队伍”。



此外,王琼擅长学以致用,积极申报学工思政类课题并如期结项,不断提升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


自从担任辅导员以来,王琼已将学生工作融入生活之中,手机二十四小时不关机,学生的信息及时回复……这些事看似琐碎,她却觉得这并非“单向的输出”,而是一段互相陪伴成长的旅程。在这过程中,王琼也收获良多:“在这份工作中,我收获了来自学生们的关心和祝福,与学生谈话中的产生的思想碰撞,还有从学生们身上学到的新知识、获取的新视野。这些都让辅导员这份工作生动有趣,也让我获得更多地继续前行的力量!”


(上下滑看完整内容)



刘璇


亦师亦友,亦真情

刘璇,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团委副书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老师,负责学院2019级本科生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工作。曾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共青团实践育人优秀指导老师、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辅之以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从学生宿舍到办公楼、从教室到运动场、从食堂到课堂,刘璇的身影随着时间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上千次谈话、1000多个日夜相守、对282名学生的用心陪伴,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刘璇终于明白,辅导员是一名“引路人”。



“用信仰引领青春”是刘璇在工作中摸索出的心得。她深刻地体会到做好思想引领,才能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通过“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营造氛围,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她带着热忱和担当,担任成都大运会高校志愿者领队,走上了使命担当之路。寒暑假期间,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结合外语学科特色,刘璇带领学生们开展以推广普通话、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等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外语人使命担当之路。




同时作为学院评奖、评优专项负责人,刘璇围绕“资助”与“自助”、“志助”的理念,坚持评奖和育人相结合。她通过组织答辩评审会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向师生展示学生培养成果。同时,她也注重发挥各类荣誉的示范引领和正向激励作用,提升学生之间传帮带效果。


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刘璇用心呵护,和学生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青春引路人”。


导之以情,做学生的知心人

如何让学生更认同辅导员的身份与工作?是刘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负责的2019级学生,今年已经是大四了。”提及学生,刘璇十分自豪。在这四年中,有学生因转专业而纠结不已,有学生因宿舍关系而烦恼,也有学生因考研与否而焦虑不安……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刘璇都会及时了解、适时跟进。在她看来,学生愿意与她进行倾诉,这是一种认同的体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每一个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刘璇把“正能量”带给学生,而学生们的鼓励给予了她更多的热爱。刘璇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亦真情”。


从大一的新生见面会到每一次主题班会,再到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刘璇积极与学生打成一片。对于学生所热爱的、关心的热点话题,她也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


“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去看事物,才能增强与学生的耦合性。”这是她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小技巧。



2019级学生是特殊的一届,他们的大学四年伴随着疫情。在校园疫情防控的时间里,刘璇经历过半夜接到学生发热的电话、深夜陪学生去医院、报送疫情紧急材料等情况。这些经历让刘璇对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要融进去、常沟通、知真情。


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是责任,更是一条情感的纽带,一头牵着学生,一头紧握交大。


圆之以梦,做学生的筑梦人

“璇姐,你说我能行吗?”是刘璇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她为学生的壮志而激动,也为学生因不自信停下脚步而着急。


在班级建设中,刘璇定期组织班委茶话会,优秀班级建设分享会,与一个个班委谈心,探寻班级建设管理之道。秉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刘璇与学生一路走,一路谈,不断夯实学业基础。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刘璇深入学生宿舍,与同学们真诚沟通,并为学生做好1对1精细化的服务和指导。



有心人终不负,四年时间里,她带领班级荣获忠忱班集体、十佳主题班会、十佳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级中1人荣获“竢实扬华”奖章、1人保研至北大、2人入选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她所指导的外语青协连续四年获评“十佳青协”称号。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位位学生努力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同行人

教育远不止课堂上的授业解惑,表态不如表率,言传不如身教。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想要提高学生,必定先要提高自己”是刘璇常常激励自己的话。她专注于理论课题研究,让自己保持一颗踏实学习的心。入职以来,刘璇申请校级及以上课题2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她认为,只有这样鞭策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她时常提醒自己,再出发,要把荣誉放进箱子,把学生放到心尖。



明天的工作还将是千头万绪,但把每一天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

(上下滑看完整内容)





周桎宏


兴趣与投入为伴 热爱可抵万难


周桎宏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兼职辅导员。负责2019级本科生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科生评奖及学生党建专项工作,曾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十佳主题班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勇敢出击的“社恐人”

“我与辅导员工作结缘,始于‘社恐人’的勇敢出击,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淡和普通。


2021年暑假前夕,刚结束研一生活的周桎宏正在为找实习而发愁,恰逢各学院兼职辅导员纳新。当得知有这样一个机会时,他既心动又焦虑。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曾经有过还算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应该能满足招聘要求。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有点“社恐”,“如果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勇气,能胜任这份工作吗?”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兴趣促使他迈出了第一步。周桎宏一直觉得能在《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些平凡木讷但又坚定执着。


成为辅导员让他看到了突破自我和润己泽人的可能。所以带着三分兴趣两分好奇和五分忐忑,一个“社恐人”做出了他研究生阶段最勇敢的决定。


双向奔赴的幸运儿

凭借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学院党务助管期间的良好表现,周桎宏幸运地成为了人文学工的一份子。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当他从严管厚爱的前辈手中接过本科2019级的接力棒后,便下定决心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我而言,从那个时候起,290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周桎宏回忆道。


一开始的路是艰难和坎坷的。受限于经验不足,他的工作中总会伴随着些许麻烦和失误。但是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一直以来我很庆幸我是人文学工的一份子,同事善良活泼,领导耐心包容。”两年时间,他把从人文学工获得的力量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懵懂小白逐渐变得能够独当一面。


一个95后辅导员该如何与一帮00后学生相处?这是周桎宏刚一上岗就在思考的问题。


问题的答案在一件小事中被找到。入职第一周,他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汉语言专业的同学解决课程遗留的复杂问题,在忙碌和奔波中,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努力,这也让大家对他的称呼从“周老师”变成了“周哥”。


自那以后,周桎宏一边总结工作经验,一边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严爱相济、将心比心,把真诚当作最好的“必杀技”


他说:“其实同学们不会幻想自己的辅导员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他们只是希望能够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不敷衍不怠慢。”


陪伴成长的同路人

对周桎宏而言,自从成为辅导员后,他最不缺的是时间,但最缺的也是时间。作为工作中的老师,“同龄人”的身份让他少了很多羁绊,多了一些纯粹,所以他能够专心投入工作,可以毫无保留地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学生。


作为本质上的学生,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都需要时间,但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挤时间”中,他也能发现乐趣,并愈发觉得充实和踏实。


两年的时间里,周桎宏始终坚持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寝室、班级、课堂和社交网络,坚持对重点支持名单上的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力,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同学们的个性化发展,坚持在工作中树立“管了没用也要管,说了不听也要说”的不抛弃不放弃态度。


正是因为这些坚持,让他能够连续两年在辅导员考核“学生熟悉度测试”中获得满分,培养学生和集体获得了“竢实扬华奖章”“自强之星”“十佳团支部书记”“十佳寝室”“先进班集体”等多项荣誉。任何学生的成长或者成功,都能让他感受到自豪和快乐。


虽然每当他回忆起深夜去园区处理突发事件、在派出所解决矛盾纠纷、在医院通宵陪护、为推免工作连续加班至深夜等经历时疲倦感仍会涌现,但他还是认为“真正让我感受到我的价值所在,正是这些被需要的时刻。”


守土尽责的开拓者

除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周桎宏还负责学生党建专项工作。他协助学院专职组织员修订《人文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手册》,推进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标准化、材料标准化、验收标准化,向内深入开展党建品牌项目培育工作,向外广泛拓展支部联动工作平台建设。他所带领的学生党支部申报“校级示范性学生党支部特色活动”全部成功立项。


当班级里同一批兼职辅导员任职期满全部选择回归学生身份时,研三的他却选择了续聘。研三与大四的碰撞,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又一次考验,是被放大了290倍的毕业和就业压力。


但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不舍,周桎宏选择了迎难而上,选择用责任和坚持共赴这场毕业之约。


他是一个兼职辅导员,但没有把辅导员的工作当“兼职”,他评价自己“内敛且不善于表达情感”,但在对待学生工作时会“竭尽所能,让大家一切安好”。



(上下滑看完整内容)




于博伦


初心相伴,温暖同行


于博伦,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团委书记,2021级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城市设计专业辅导员,曾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实践育人优秀指导老师、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初心缘起

与学生工作结缘,大约是十年前,那时的她还是个眼神中透露着“清澈的愚蠢”的大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于博伦在学生园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工作,并在学工部担任学生助理,这一段经历成为了她推开学生工作大门的“钥匙”。


在经过无数大型学生活动的“磋磨”,于博伦如同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侯群”,各类工作事务繁重且颇具挑战,她被虐着痛着并快乐着。但在这接踵而来的工作中,她看到了学生工作队伍中老师们的付出与温暖,体会到了学生工作的成就,那就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初心不改

四年前硕士毕业的她,再一次站在了选择的路口:“到底是前往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干?还是继续我心爱的学生工作事业?”于博伦犹豫了,觉得似乎外面的世界大有可为。但是回头看看自己一路走来的努力与付出,还是决定留在母校,初心不改,成为一名学生工作的“正式员工”。


2019年的夏天,于博伦见到了自己的第一届学生,她是新人,他们是新生。正式成为一名辅导员的“于老师”,还稍显稚嫩,经常面临手足无措的情况,但是在学工前辈的指导下,在与学生不断磨合中,也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比如面对学生宿舍矛盾时,她要充当“知心大姐”,及时疏导;遇到学生生病,她要化身“护工阿姨”,医院陪护、叮嘱吃药;碰到学生犯错,她要化身“教导主任”,“大棒”与“苦口婆心”要结合……她说:“也许这就是这个职业的魅力之一——享有‘多面’人生。”


她主动深入学生、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天关注学生的到寝情况,了解学生生活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与需求。她多次在凌晨接到生病学生的电话,她总是第一时间带着学生前往医院,直到学生情况稳定,她才放心下来,再三叮嘱学生就医后的注意事项,时刻关注学生后续情况。她说:“不论学生遇到什么情况,只要他们需要,那我一定就在。”



初心永驻

经过四年的打磨,现在的于博伦也可以“自诩”为一名年轻的“资深”辅导员。面对学生,她不再手足无措,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学生生病时、受挫时、难过时、寻求帮助时……学生们都能第一个想起“博伦姐”,信任度直线拉满。她说:“让我很感动的是这样一句话:博伦姐在,我们就能行!”


面对专项工作,她逐渐有条不紊。于博伦协助学院制定院内智育评价、发展性评价细则,协调“教-学-管”三位一体沟通,参加学院第一次招生宣传,组织举办学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她所带班级保持网上青年大学习参学比“持续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她还牵头与自贡市沿滩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学院第一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她也担任多支社会实践队伍指导老师,带队前往自贡市、成都东部新区等实践地开展产业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广阔平台。


面对团队伙伴,于博伦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团队的“新人们”遇到问题了,她及时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就像他们的群聊名称“X边战士们”,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回想这十年,到底什么是她的初心?她认为那就是“用自己真挚的心陪伴学生温暖前行”。未来,她将依然坚守岗位,初心不改,温暖同行

(上下滑看完整内容)


哪里有辅导员 哪里就有关爱

不忘初心 坚定责任

倾情奉献与守护

是他们不变的信念

让我们由衷地感谢他们

道一声“辛苦了!”


你和辅导员之间有哪些回忆呢?

在你心里 TA是什么样的

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截至2023年6月27日12:00

留言点赞数位于前三的朋友

可获得交大定制帆布包一个~




END

素材来源:扬华微语

素材整合:交大新媒体

文案:张宇南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马晓悦封面设计:侯孟廷头图尾签:侯孟廷 卢颖 刘玢


你最熟悉的知心朋友!》


今天,来讲述他的故事》


《12593位交大人,毕业快乐!




星标交大,关注交大每一天~


©版权归西南交通大学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