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量全国第一,这个法院是怎么做到的?

2018-03-30 法官驿站

来源丨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丨周青莎

  3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名,2017年人均结案1264件,在全国基层法院中名列榜首。这些数字来自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新区法院)。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的原因。

  3月29日下午,下班时间刚过不久,高新区法院民一庭庭长李建涛就关闭办公室的电脑准备回家。“成立工作室之前加班是常有的事,现在我可以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兼顾家庭,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这得益于我们法院推行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

  在业内,高新区法院案多人少是出了名的,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学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4年,受理案件16008件,人均结案229件;2015年,受理案件25046件,人均结案373.9件;2016年,受理案件36963件,人均结案620件;2017年,受理案件50827件、审执结41709件、人均结案1264件,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以透支健康为代价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面对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的现实,如何解决人案矛盾是院长靳四梅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3年,高新区法院开始推行“法官工作室”团队办案模式,组建以法官为核心、辅助人员相协助的33个新型审判团队,将金融、房屋买卖、交通事故、民间借贷、家事纠纷等不同的案件分交不同的团队进行审理,为每名法官标配4名法官助理,每年年初预判案件情况,制定团队组成、审判案件类型和任务分解考核办法三个文件,确定法官和辅助人员的审判任务和奖惩标准。每增加一名法官或辅助人员,分案数量也相应增加。

  “大量辅助性事务交给助理完成,主审法官主要负责庭前法律指导、开庭、组织合议和审签法律文书。我们根据案件类型制作了不同的文书模板,既规范了裁判文书,又提高了诉讼效率。”高新区法院优秀审判团队金融审判工作室负责人陈晓菲说。

  类案集中审理,加上小额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的适用,让团队作战迸发出超强的司法活力。2016年实行类型化审判至今,18个民事审判团队月均总结案2000件以上。2017年,陈晓菲的团队受案5855件,审结5367件,结案率达91.67%。其中,靳四梅作为团队成员承办案件近百件。“员额制改革后,院领导根据专业特长分别编入不同的团队办理案件,和普通法官一样进行考核。”她说。

“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对审判效率的提高功不可没。”执行局局长李文涛告诉记者,将审判执行中的送达、保全、拘留、腾房、拍卖等事务性工作剥离出来,实现集约化管理,2016年以来,保全中心保全财产71.4亿元,实际执结率提升12%,极大地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此外,该院自主研发的“案款流转监管系统”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实现了一案一账号、一款一管理,简化了执行与财务部门的对接,加强了对执行案款的监管,预防了不廉洁现象的发生。

“推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使主审法官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案情,自己签发法律文书,真正起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效果。”靳四梅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