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2023国庆版)

中博热搜榜 博物馆头条 2024-03-30



当前正在展出的热门展览

(请滑动查看 共计20个)

*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博热搜榜榜单梳理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系列展览
南京市博物总馆(六朝博物馆)永恒的绚美——希腊时代彩陶及普利亚艺术文化特展
浙江自然博物院人类的奥秘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改陈
天津博物馆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四川博物院盛世莲开一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福建博物院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
山东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
故宫博物院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

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

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


闵行区博物馆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盛世唐音——唐代乐舞文化展
山西博物院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天津博物馆霸业——山西博物院藏晋国青铜文物特展
南越王博物院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温州博物馆金榜题名——馆藏清代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翰墨展


更多热门展览查询:

「中博热搜榜」最新榜单及指数工具查询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6

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Vol.47


中博热搜榜今日发布最新一期(2023国庆版)“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本期推介展览为2023年国庆前后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全国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

  • 浙江省博物馆
(2023年9月27日开展)
“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是浙江省数以百万计文物里精品中的极品,极品中的绝品,既有青铜之宝、玉器之宝、陶瓷之宝,也有法帖之宝、书画之宝、织绣之宝等,它们以其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成为极具浙江历史文化辨识度的文物标识,完美阐释了浙江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


百大镇馆之宝此次齐聚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充分体现了全省博物馆人的开放心胸。据悉,2023年2月,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共同启动了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2023年5月,公布了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共七大类100件/组。其中,金属器类15件/组、玉石器类14件/组、陶瓷器类25件/组、书画类18件/组、杂项类18件/组、然类5件/组、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类5件/组。本次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是“镇馆之宝”的集中展示,展览中的每一件/组文物,都是浙江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佐证


接下来其他的“百大镇馆之宝”也将在浙江省博物馆陆续展出,旨在通过这些精美文物,唱响浙江故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浙江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厚重。

  • 湖北省博物馆
(2023年9月23日开展)

由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良渚博物院、随州市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等多家机构举办的“长江文明特展”,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史前到战国时期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

展览分为“大江东流—史前时期的长江流域”“江汉朝宗—夏商周时期的长江流域”两个单元,在“惟见长江天际流——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考古成果展”的基础上,增加了长江上游、下游考古出土文物。通过史前的陶器、漆器、玉器讲述长江流域先民在城市、手工业、稻作农业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证明长江流域更是以城池、文字、金属、宗教等诸多文明要素的集中出现,使得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孕育地之一。

石家河遗址出土陶猪

展览展出了良渚、石家河玉器,反映了东亚史前玉器的高峰。枣树林曾公求编钟、淅川下寺楚墓出土铜鼎、吴王光戈等精美文物200余件组,与湖北省博物馆基本陈列“楚国八百年”“曾世家”“越王勾践剑”等展览形成呼应,观众从中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楚国、曾国及吴越长江历史。

“百年巨匠——湖北省博物馆近代书画特展”遴选湖北省博馆藏较有代表性的近代书画作品57件(套),皆为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名家巨匠之作,包括海派、京派等绘画流派及名人书法作品,力图展示百余年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风貌。  

吴昌硕  老少年图轴  纸本  179×47cm

绘画部分撷取馆藏近现代较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人物或荆楚绘画名家画作,涵括手卷、册页、立轴、扇面、横幅、镜片等多种款式,是湖北省博物馆近现代绘画收藏成果的初步展示,旨在呈现中国近现代绘画演进和革新的历程。

溥儒 人物轴  纸本  65.7×31.6cm

展览还精选了师徒、兄弟作品,如绘画部分的曾熙、张大千师徒;张善子、张大千兄弟;书法部分的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俞樾、章炳麟、黄侃三代师徒……让观众能更直观地领略传统中国书画的笔墨传承与美学内涵。

  • 绍兴博物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9日)
       

为迎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决定由绍兴博物馆策划组织“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展品来自国内24家文博单位,共158件(组)。

献瑞图轴 纸本
这是继“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之后,绍兴博物馆精心筹备、讲好绍兴名人故事的年度大展和文化盛宴。

展览分别介绍任伯年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并兼及其师友传承、对后学的影响。这也是全国首次系统地介绍任伯年艺术风格的源流,揭示以他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为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任伯年和海派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观众既能从本展览中欣赏到任伯年这位海派大家的绘画作品,也能从中体会其“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的艺术特征。


  • 故宫博物院
(2023年9月29日至2024年1月5日)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的“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览汇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共4家文博机构,以及中国10个省区市13家收藏单位的84件(组)精美文物,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包括“文物——融汇多元艺术”“寻迹——见证文化交流”“合作——联合考古成果”“拓展——开启文明之路”四个部分,展出中外展品84件(组)。唐三彩小海神角杯、陶胡人俑座灯等中国近十年来新发现文物,与来自中亚草原的金牌、费尔干纳盆地的石雕、阿拉伯半岛的青花瓷汇聚一堂,不少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这些珍贵文物将丝路沿线无形的文明交流具象化,揭示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中外联合考古和历史古迹保护修复成果,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角,也为弘扬传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注入永续之力。

  • 广东省博物馆
(2023年9月26日至2024年1月7日)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依托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151组222件(套)展品,涵盖建筑构件、造像碑、彩塑、纸质文献、拓片、档案多个类别,为众人娓娓道来永乐宫建筑、壁画、道教文化、迁建等全方位的故事。

汉白玉吕洞宾坐像

永乐宫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倚中条山脉,南俯黄河东流。得益于道教全真派的积极倡导,永乐宫自1247年始建,历经七百余年的岁月起伏,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元代官式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人八仙会集图轴

该展览分为煌煌巨制、金碧庄严、遗珍重光、神人仙仗为四个单元,依托151组222件(套)展品,涵盖建筑构件、造像碑、彩塑、纸质文献、拓片、档案多个类别,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运用,再现了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壮阔场景,打造身临其境般的现场体验感。

  • 四川博物院
(2023年9月29日开展)

国庆前夕,四川博物院上新常设展——《古代四川(秦汉三国时期)》。展览作为四川博物院四川历史基本陈列的第三部分,通过馆藏210余件文物,并结合最新考古成果,展示出秦汉三国时期巴蜀风貌。展览分“沃野天府”和“蜀汉风云”两大单元,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多年。


本展览为四川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的第二期工程,展览通过近200件珍贵文物,结合历史文献和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展现了先秦时期巴蜀地区荡气回肠的发展历史,重现了两千多年前巴蜀文明的盛景。

展览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神秘王国”中,主要展示了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早期古蜀文明,它依托于农业的长足发展、手工业的巨大进步,构筑起一个雄踞西南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影响已达鄂西、汉中地区,并与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形式设计上,展厅以蓝色基调,凸显出早期古蜀文明的神秘和深邃。


第二单元“巴蜀辉映”中,主要展示了晚期巴蜀文化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与以川东、峡江地区为中心的“巴”,在经过长期的互动往来后,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巴蜀文化”,成为我国古代区域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形式设计上,本单元以辉煌、明快的颜色,表现出巴蜀贵族生活的富丽堂皇,以及巴蜀古国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单元“融入华夏”中,主要展示了巴蜀归秦后,秦国对巴蜀地区的治理。在秦国长达百年的统治中,巴蜀作为其统一全国的战略后方而大力营造,兴修水利、重视农耕。秦国又先后将各国移民迁徙至此,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加速了巴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步伐。成都平原在秦的经营下,逐渐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也从此成为后世中央王朝经营西南的战略要地。


  • 东莞市博物馆
(2023年9月22日至12月10日)


《拓跋鲜卑史诗之路:从嘎仙洞到盛乐,从平城到洛阳》展览由呼伦贝尔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展出171件/套文物精品,演绎拓跋鲜卑驰骋草原、纵横大漠、统一北方的铁血与辉煌,讲述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掀起轰轰烈烈的汉化运动,胡汉并存,牧耕并举,实现民族融合,谱写波澜壮阔的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承继汉家天下,开启盛唐时代!


 鹿角金步摇冠

 此展览通过与拓跋鲜卑民族相关的历史文物,描绘拓跋鲜卑不同阶段的文明与文化特征,呈现拓跋鲜卑的社会演进和发展的时代风貌,拓跋鲜卑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深受华夏文化的熏习濡染,最终建立政权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拓跋鲜卑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迁都洛阳,禁胡服止胡语,兴汉话改汉姓,易汉俗尊孔子,走上了一条民族融合之路,这条路,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延续至今的根脉所在。

卷云纹“平城”瓦当

拓跋鲜卑源于东胡,早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嘎仙洞一带,历经呼伦湖阶段、阴山阶段、平城阶段、洛阳阶段等四个时期,时间跨越商周至南北朝之间。拓跋鲜卑在北方草原建立代政权,入主平城,统一北方,最终不断接受中原华夏文化。公元494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迁往洛阳,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汉化运动,通过明礼制、谐八音、改汉姓、衣汉服、禁北语和定籍贯等一系列措施,使洛阳成为当时民族、文化、宗教、艺术融合的大熔炉,一时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北魏,崇佛之风盛行,胡商贩客云集,四海宾朋汇聚,天下之货悉备,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2023年7月26日至10月26日)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年度特展“龙吟希声——三国戏曲艺术展”联合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苏州戏曲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成都体育学院在内的九家文博单位,汇集戏曲相关珍品110件(套),是国内首次全面展示三国戏曲历史与艺术的精品文物展览。


展览以“三国戏”的历史为开端,将文物展示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展示三国戏曲的丰富内涵和最新研究成果,塑造观者与中国戏曲的内在精神联结和情感共鸣,让观众领略戏曲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


展览分为“案下源考”“粉墨三国”“镜里梳黄”三个单元,分别从“案下”,即“三国戏”的历史及流传、“台前”,即典型“三国戏”剧目、“幕后”即,“三国戏”的角色妆造及武器道具多维度对三国戏曲进行分解。

  • 宁织造博物馆
(2023年9月20日至11月19日)

9月20日,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四时红楼——江南运河里的文学、影像与丝绸”展览。“三五中秋”“琉璃世界”“鲜花着锦”“树阴合地”……这些《红楼梦》中诗意唯美又极具季节特色的名字,成为了展览每个篇章的序言。


展览让名著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文物与荧幕上的影像联结起来,多维度品读流淌在大运河里的《红楼梦》,沉浸式感受大运河两岸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旖旎的风光、风情、风物。

展览展出70余件套精美文物展品和影像资料,多件精美文物为首次展出。同时,观展中有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多点位的特色打卡拍照、多印章的盖章收藏、多题库的知识考验……期待您的参观。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023年9月29日至2024年1月1日)

“重回安第斯——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特展于9月29日起在中运博展出。展览以秘鲁安第斯文明发展时间为主线,重现印加人及其帝国所创造的引人注目的物质成就,勾勒千年沧海桑田和不朽的安第斯文明。


此次特展,用秘鲁14家博物馆168件/组展品,全方位展示安第斯文明,包括陶器、金属、纺织品、木乃伊……涵盖查文、纳斯卡、瓦里等不同时期和区域的文化,换句话说,安第斯文明最主要的几种文化都在这里呈现。


作为 " 世界文明 " 系列首展," 重回安第斯 " 以秘鲁安第斯文明发展时间为主线,重现印加人及其帝国所创造的引人注目的物质成就,勾勒千年沧海桑田和不朽的安第斯文明。

上一期榜单回顾:
相关阅读:
20项指数全面采‍集!中博热搜榜评价体系更新

编辑:赵娣
监制:博物馆头条



推荐阅读

●  投稿邮箱:icurator@foxmail.com●「文博预算通」为全国博物馆免费做预算 科学编制特展规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