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旗帜·发展成就巡礼③】立德树人 培育英才 谱写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关注 东北大学
2024-07-27

- 编者按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回顾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奋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现在东大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开设“旗帜·发展成就巡礼”专栏,聚焦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刊发系列综述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东北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旗帜·发展成就巡礼③

立德树人 培育英才

谱写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东北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统筹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构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东北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一通四融”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瞄准“学术研究型、科技领军型、卓越管理型、拔尖创业型”“四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一通四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适应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未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社会治理人才。

本研一体贯通培养模式。学校创建本研一体贯通培养创新实验班,一体化设计本研培养方案,构建本研一体课程体系,实行本研一体化贯通培养。实行小班制、导师制精英化教育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依托计算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设立“李华天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依托“强基计划”,设立“自动化郎世俊强基实验班”。同时设立“陆钟武本博班”“树梁本博班”、材料科学与工程本博贯通班、智能采矿本博贯通班等,实行本研一体化培养。

柴天佑院士为强基计划自动化专业郎世俊实验班学生上第一课

学科交叉融汇培养模式。学校出台《东北大学本科生交叉培养实施办法》,以学科交叉的方式培养各类型高端人才。

面向基础学科,打造“基础学科+”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依托化学、物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设立“方肇伦拔尖班”“钱三强英才班”,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培养理念,利用学校基础学科与优势工科群交叉共栖优势,依托核心交叉课程、交叉课题训练和理工“双导师制”培育能够开辟新领域的交叉学科领跑者。

面向未来科技,打造“智能+”模式,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依托未来技术学院及学校优势学科强强联合,创建“人工智能+传统专业”的模式,以“工业智能”和“智能工业”为方向,创建人工智能未来实验班、智能机器人未来实验班、智能钢铁未来实验班和智能深采未来实验班。

面向国家战略,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复合交叉型人才。跨学科组建“工商管理+大数据”交叉融合实验班、软件工程金融科技特色班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方肇伦拔尖班任课教师与学生座谈会

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建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水平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实施高质量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方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设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先进成形技术班)、冶金工程(绿色冶金班)、新工科实验班、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班等。紧密结合国家及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实践平台、实施双导师制等方式,实施项目式教学和结合实际课题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在“方肇伦拔尖班”“钱三强英才班”中,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密测量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同授课、暑期实习及科研实战的方式推进科教融汇,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及教学条件。

冶金学院学生赴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实习

国际融通培养模式。学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与英国邓迪大学合作举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合作举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引进国际化的师资、学生培养方案、教材和教学方法,实行“双校园”“3+1”培养模式,培养通晓外语、具有跨文化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设立软件工程国际班。引入国际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日语、韩语课程作为第二外语,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日语、韩语的精英软件人才。

优化国际课程体系,建设、引进一批优质国际课程,开设暑期国际课程项目,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努力实现在地国际化新突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积极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创造更多学生赴国外学习的机会,同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讲学或开展研究合作的力度,推动学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暑期学校

“三创融合”培养模式。学校将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视为专业教育的践行机、融合剂、倍增器,在国内率先提出“思创—知创—行创”三融合育人理念,首创竞赛七星级评定和创新项目分类考核,协同打造理论教学、创新实验、双创竞赛、成果对接、创业孵化五位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平台,构建以“持续成长、三创融合、知行合一”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2023年全国高校竞赛排行榜东北大学排名全国第五位;连续5轮获“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TOP2%,蝉联A+评级,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4;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ACTION团队实现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con四连冠,五次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入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仅50个)

T-DT团队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球总冠军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捧得优胜杯

实施“筑基工程”

汇聚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聚焦教育教学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对标世界一流,扎根中国大地,关注质量,聚焦内涵,通过加强优势专业体系、核心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体系,建强高质量核心要素,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根基。

面向未来,锤炼“金专”。一流专业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学校立足学科优势,动态打造一流专业,锤炼“金专”,筑牢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一流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学校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立足“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业流程”学科,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群。面向未来,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打造“智能+”特色专业集群,培育东大特色“四新”专业。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占全校现有专业总数的52%;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现有专业总数的70%。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5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非工科专业校内认证,13个专业已通过认证。

对标一流,增容“金课”。课程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东北大学对标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重点推进、建设精品”的思路,完善课程管理办法,建设课程标准,按照课程类型,实施基础课程提质工程和通识课程专项计划,分类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国际化课程群建设、慕课建设、混合式课程建设等,打造“前沿性、交叉型、融合型”示范课程。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46门,累计在国家级平台上线运行在线开放课程176门。

打造精品,提质教材。教材规划与人才培养充分融合,教材发展与优势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加强新兴领域、交叉学科领域教材建设,稳步推进新形态教材、核心教材和经典传承教材建设,培育系列精品教材,着力构建具有“东大特色”的高水平教材体系。学校规划建设“优势学科类”“新工科类”“新文科类”“基础学科类”“交叉学科类”教材279项,建设“东北大学矿业类教材创新研究基地”等校级教材创新研究基地11个,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推进新时期学校教材工作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获批国家优秀教材奖1部,获批“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高等教材96项立项中的40项,实现教材建设工作新的突破。

探索“数智赋能”

助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以教育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建设集教学过程数据采集、融媒体互动教学、课堂智能管理等功能一体的泛在、多元、智能化教学环境。自2018年起逐步建成支撑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场景的研讨型智慧教室31间;建成智能白板一体机、激光短焦投影的智能白板教室58间;建成专用区域性教学活动的远程互动教室4间;建成支撑“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立体教学模式的VR教室2间。自2021年起,分批建设的录播教室全部覆盖并实现基础多媒体教学、直录播授课、线上巡课督导等功能。

东北大学智慧教室

打造优质学习平台,引领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以教学基础、教学管理、教学监控“三平台”建设为出发点,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者中心”教学新模式。学校依托集“在线学习、互动研讨、录播直播”为一体的在线学习平台,同时引进爱课程、学堂在线、Blackboard、超星尔雅、智慧树等学习平台,有序推进学习平台网络化、课程资源数字化,赋予了师生课堂各环节的全新体验,现已完全能够支撑师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式教学、互动教学、翻转课堂、分组教学、主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数字化教学环境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获批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基建为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随时切换的教学新常态和师生线上课堂展现的新模式新风尚夯实筑牢了根基,东北大学疫情期间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的线上教学得到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的点赞。

《理论力学》课堂

深化数智融合应用,重构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教育英才、追求卓越”的理念,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创新质量评价工具,打造数字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数据系统,以数智技术挖掘教学大数据,全面系统分析教师教学质量、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学生评教质量等,推进本科专业内涵建设评价,实现质量评价的数智化转型。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守正创新、开拓奋进,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奋力谱写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来源 | 教务处

编辑 | 马小涵

责编 | 迟美琪 杨明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往期回顾

喜迎东北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 | 聚力发展,再谱新篇

喜报!东北大学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北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