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2015-09-24 张医生 HAOYISHENG


导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主要是自身免疫性肝病造成,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最多。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中医上来讲就是指人体的正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对湿热毒邪的抵抗能力将会变弱,也无法通过正常的代谢将毒邪从人体中排除,如果不能加强人体正气,这种自身免疫性的肝病极易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来源:“HAOYISHENG”微信号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国内文献报道的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分类

根据血清自身抗体可将AIH分为3型,Ⅰ型AIH最为常见,相关抗体为ANA和(或)SMA;Ⅱ型AIH的特征为抗-LKM1阳性;Ⅲ型AIH的特征为血清抗-SLA/LP阳性。也有学者认为,Ⅲ型应归为Ⅰ型。各型的病因及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分型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




病因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是自身地区免疫性肝炎的国内主要因素,遗传易感性可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发现免疫反应性及其联系临床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和DR。是自身免疫科研性肝炎独立的危险因子。此外,工作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可作为促发因素,促使自身教授免疫性肝炎发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中医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属中医“胁痛”、“黄疸”、“痹症”、“阴阳毒”、“虚劳”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长期情志抑郁,复感湿热疫毒或医药误伤而致热毒内蕴,侵袭血脉,血瘀阻滞,经脉流通不畅,热毒耗伤阴以致阴虚血亏,而血脉瘀阻又可致阳气不通。并由此导致肝、脾功能失调,转化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出现各种危候。



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中医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这部分病人主要表现乏力、纳差、腹胀、两胁不适、尿色深黄,兼有低热、口干咽燥、头晕目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燥,女性患者可有月经不调。查体可见面色晦暗、脾脏增大,舌质暗红或有瘀斑。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湿热内蕴。

 

诊断鉴别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AIH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多见于中年女性,以乏力、黄疸、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可增高,免疫球蛋白以IgM增高为突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为疾病特异性抗体,病理上出现胆管上皮损伤炎症、胆管消失及汇管区肉芽肿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以肝内、外胆道系统广泛炎症和纤维化为显著特点,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伴溃疡性结肠炎,84%的患者ANCA阳性,但不具特异性。胆管造影可见肝内外胆管狭窄与扩张相间而呈串珠状改变,诊断需除外肿瘤、结石、手术、外伤等继发原因,病变仅累及肝内小胆管时诊断需靠组织学检查,典型改变为纤维性胆管炎。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也可发生高球蛋白血症和出现循环自身抗体,但抗体滴度较低并且持续时间短暂,检测血清病毒抗原、抗体对鉴别很有帮助。

4.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饮酒史,多以血清IgA水平升高为主,虽可出现ANA和SMA阳性,但一般滴度较低,且很少出现抗LKM1和PANCA阳性。

5.药物性肝损害多有服用特殊药物史,停药后肝脏异常可完全消失,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小叶或腺泡区带的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单纯性淤胆、肉芽肿型肝炎、肝细胞脂肪变等能提示药物性肝损害。但须注意有些药物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AIH极为相似,鉴别需依靠病理学以及停药后的病情缓解或恢复等。




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饮食调理

1食物宜软和易消化,不能坚硬;也不宜太热。因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往往存在门脉高压与食管静脉曲张,坚硬、过热的食物容易引起曲张的食管静脉破裂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2、低盐少渣,钾盐替代普通食盐。食盐主要为氯化钠,体内钠的增加会导致水的重吸收增加,促进腹水与四肢水肿形成。因此,腹水患者均需要限制钠盐,变淡口味。15%的腹水患者仅仅通过限盐,即可以发生自发性利尿,促使腹水消退。而有的患者腹水治疗好转后,因为不能控制重口味,自己悄悄吃些酱菜、火锅、卤菜等含盐较多的食物,而重又诱发腹水。当然,所谓的限盐,并不是一点盐都不吃,每天可吃5克左右的食盐(包括含盐的食物与药物)。过于严格的限制,一方面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易导致低钠血症,诱发脑水肿,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甚至抽搐昏迷等。替代办法:用钾盐替代普通食盐。

3少吃多餐,注重质量,总量渐增。

血清白蛋白低下是腹水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营养不良包括吸收障碍,白蛋白等合成减少,会使腹水难以消退或加重。有研究表明蛋白质营养不良是肝硬化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预后非常必要。可以服用一些蛋白粉、氨基酸等,而对于多数食欲正常的患者,可以少食多餐,并提倡加餐。只要没有肝性脑病,大便正常,就应该鼓励进食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鱼类、肉类等。

4、促进利尿。向医生学会使用适量利尿剂,结合食药选择有不少食物有促进小便排泄而减轻腹水的作用,可以适当用在膳食中。例如:萝卜、赤小豆、西瓜、茶叶、鲫鱼、玉米(须)、马兰、生姜、豆腐等豆制品,等等。

5学会评估食物是否合适:吃了饱胀不行,吃了便秘或腹泻都不行,吃了肚子变大即测腹围增加,或体重短时间增加不行,吃了24小时出入液量缺口大不行。





《HAOYISHENG》现诚招兼职科普作者,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大众健康、临床需要撰写科普文章,内容严谨准确,文章通俗易懂。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有意者联系编辑QQ:980151516,或发送邮件到980151516@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