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异化的爱情,该如何挽救?

茶猹,卡布 思庐哲学 2022-01-17

前段时间,《心动的信号4》《90婚介所》《砰然再心动》等恋综节目热播,不同的爱情观在节目里相互碰撞,频登热搜,引起了观众们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而9月13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七成00后不想谈恋爱只想搞事业。年轻一代似乎开始时常庆幸自由,偶尔羡慕爱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纸片人、虚拟恋人作为自己的爱情代餐,热衷于追恋综嗑cp,自己却害怕建立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与此相反,海王也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他们选择广撒网,同时与多人建立暧昧关系。


这些现象其实是爱情异化的不同表现,爱情逐渐走向欲望和病态化,爱成为占有,被金钱和物质衡量,爱情的本质被看作是急功近利的“获得”而不是积极的“给予”那么,我们不禁反思,爱情为什么会异化?到底是什么遮蔽了我们对爱情的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是“获得”还是“给予”?海王真的很擅长爱吗?我们应该如何去爱?


爱情的异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人的爱情“新工具”:QQ、微信、各种情侣娱乐游戏app等等,这些在这个时代起到了“蒸汽火车的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异化”的新工具,有的人在网络上可以与你谈笑风生,通过屏幕给予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在现实生活里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有的人通过社交软件同时与多人建立暧昧关系,忽冷忽热让你捉摸不透等等。并且,不光是这些新工具,爱情中的人也在发生着“异化”。


“异化”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是一种劳动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像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一样。现代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借鉴吸收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各方面开始异化,占用成为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们通过占有一切外在的东西来填补自己内在的空虚,掩盖自己的孤独和无能为力。


人丧失了他的自我感,而依赖他人的认可,因而倾向于求同一致,却又感到不安全;人感到不满足、厌倦、焦虑,并且用他的大部分精力试图补偿或掩盖这种焦虑。在这种背景下,随着人的异化,爱情也开始符合当代人某些病态的特点发生异化,爱情趋向功利主义,人们不是为爱而爱,而是以占有为目的,以满足私欲为目的。


我们不妨通过一些现象来分析爱情异化的几种不同的形式:



图片中所反映的快餐式恋爱已经屡见不鲜,尤其在大学里,总有人大学开学一周就宣布脱单。在这种恋爱关系中,爱情或被看作性满足的产物,或被看作是同舟共济和逃避孤独的避风港,或是一番利益权衡的选择,只要条件匹配,颜值相当,就可以立刻确定恋爱关系。



海王的列表,每个对象都成了一个符号。一般来说,海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限放大自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享受被人众星捧月的优越感,成就感,新鲜感,在海王的海域里,爱是一种征服,是私欲的满足。爱成为占有,爱的对象不过是炫耀的资本。


以上这些现象只是异化的部分形式,除此之外,弗洛姆提出还有一些神经机能病态的爱情形式。如男子在感情发育过程中始终停留在同母亲的联系上,他们最终的目的是被人爱,而不是去爱别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妈宝男;还有不乏少见的偶像化的爱情,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在被爱者身上失去自己,而不是找到自己;亦或是沉溺于嗑cp,通过想象来脑补一段根本不存在的故事,这其中投射出的实际上是自己的理想爱情。


去爱or被爱?


近代哲学家也在不断的反思上述问题。他们发现爱情之所以异化,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人自身的异化,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外,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人理解爱就是被爱而非施爱,爱的问题经常会被转化为被爱的问题每个人都苦心经营自己“被爱的资格”,制造被爱的可能性。那么,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被爱还是去爱?爱情的本质是获得还是给予?


弗洛姆认为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童稚的爱遵循‘我因爱而被爱’这一原则。不成熟的爱宣称:‘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谓“给予”,最重要的不是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也不意味着一定要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主要是把自己的生机、活力、欢乐、幽默等给予他人,人并不是为了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欢乐。


给予者通过给予自己内在的生命活力,能够使另一个人丰富起来,“通过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也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感。”给予暗示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给予者,而且他们分享着他们共同使之复返生命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


而海王、快餐式恋爱等此类占有的、功利主义的爱与给予刚好相对立,占有的爱并非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是控制、更不是占有,而是在自由的空间中看到对方的价值,看到那种能生产爱的力量。在弗洛姆看来,真正成熟的爱,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爱是“在保持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即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进行整体性的结合。”


黑格尔也认为爱情的本质是奉献,是在爱的融合里将自我奉献给对方“我应该把主体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这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他或她所追求的对象。”爱的双方把各自的整个灵魂纳入到同一里去。在爱情的关系中,原来独立的个体以“主体性的整体”奉献给对方,“对方在我身上生活着,我也就在对方身上生活着。”



因此,如果在一段感情里,其中一方只想享受,只想被人宠爱,被人保护,而不想给予,那ta注定不会尝到真正的爱情的滋味。


爱的对象or爱的能力?


既然爱情的本质是给予,那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给予爱的能力?答案是否定的,在现代社会,爱无能恰恰很多人的通病,很多人误解为爱就是爱的对象的实现问题,认为只要等待被爱,找到了爱的对象,爱就可以顺利的实现,而不是考虑自己去爱,以及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


就拿海王举例,海王表面上有很高的撩人技术,能够在同一时间与多人保持暧昧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海王具有很强的爱的能力,海王实际上很害怕建立任何真正的亲密关系,ta并没有去爱和感受爱的能力,也没有能力去回馈爱,ta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同时占有多人的成就感,虚荣感。那么爱的能力如何获取?


弗洛姆认为,爱虽然是一种个人体验,终究是无法教授的,但是可以探讨爱作为艺术的一般要求艺术的实践要求规范、专心、耐心和最大关注,爱既然作为一门艺术,那我们也可以以此出发,来探讨如何获取爱的能力。


首先,在一般意义上,不要把爱的艺术规范看作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成为自我意志的体现,应该感到这是一种愉快,并且逐渐习惯于这样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善于“集中”,这是掌握艺术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生活而不是总在忧心未来。



此外在特殊性上,人们要学习克服自恋。在弗洛姆看来,“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身不是现实的,只有对他们有利或者威胁他们的事物才有意义”。这是形成爱的能力的重要障碍。因为爱情意味着要牺牲一部分主体性,去信任爱人。因此,掌握爱的艺术,“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


然后,要有理智,即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有无客观性和理智 是学会爱的艺术的一个关键性条件,人们应该对与自己有所接触的人都能保持客观和理智”。否则就既处理不好自己同所爱之人的关系,也处理不好同其他人的关系。


另外,要有信仰,这是爱情的基础。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人格的核心与基本动机的一种确认;是相信自己的爱能唤起别人的爱以及这种爱的可靠性,同时也包括相信他人 发展的可能性。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


最后,要有积极的活动。这是实践爱的艺术所必须具有的态度。人要发挥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力量,对所爱之人 要抱有积极的态度,使自己在思维、感觉、看和听的活动中保持一种清醒、警觉、 开放和积极的持续状态,这是学会爱的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爱情是一项积极的活动。


我们该如何去爱?


无论认为爱情是简单的、随意的还是把爱情当成包袱,现代人眼中的爱情似乎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却不难看出人们并不缺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逐。可是,反思现代人的爱情,现在为之努力的这条路是真正通往爱情的路吗?面对被异化的爱情,我们应该如何去爱?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了很多年轻人,而且也引起了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等众多领域学者的思考。笔者将以弗洛姆的爱的理论为中心,探讨在当下这种异化的关系中,作为爱的主体的自我应该如何去爱。


弗洛姆说:“两个人只有在生存的中心进行相互交融时,才能产生爱。”在现实的生活中,爱的双方把彼此作为中心,在保全自我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对方实现融合,这是创造爱的前提在“中心体验”过程中,爱情双方都能感受到彼此是真实存在的,富有活力与激情,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真正促进和激励双方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应该重新认识爱情,这也是一次爱情革命的开始。



具体来谈,首先,现代人中有一部分人对爱情的内涵以及性的认识还处于很低级的层次,在爱情中更愿意去寻求性的满足和刺激,而忽略了爱情内在的意义。实际上性是爱情的产物,是爱情的升华,只有实现了对爱情的缔造才能真正体验性的融合。


其次,不要逃避爱情,更不要寻找替代品。现代人面对爱情的时候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因为怕受伤害,他们不敢把自己完全敞开,反而压抑了自己,于是更多的人选择把爱情转向了对物质的需要,认为物质比爱情更能给人安全感。其实这是对爱情的逃避,更是对自己的逃避,爱是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当它发生时,人就能瞬间感受到。因此,不要逃避自身的感受,遵循内心爱的指引,主动发挥爱情自身的能量,给予爱情自身的力量。


再次,培养意志,勇敢面对爱情。面对自己的爱人我们要敞开心扉,把对爱情的关注、责任、尊重和知识转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持之以恒。爱情犹如信仰,它需要人们的意志力为爱情实现承诺。爱情需要人们去信仰,它强调的是人内心的信念。


最后,爱情要量体裁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情模式。不要人云亦云或是贪图物质上的虚荣,要清楚地知道面对爱情,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坚定内心的爱情信念,这样爱情才能常驻在人们的内心并开花结果,我们亦能感受到情感交融的力量和爱情的鼓舞。


至此,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爱情,提高自己爱的能力,勇敢地给予爱,而不是等待被爱。


参考文献

1、宋桔.弗洛姆关于异化和爱情的理论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04):23-27
2、张丽慧.为爱而爱—弗洛姆爱的哲学的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1(06)
3、徐逢阳.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03)
4、靳彤绍.论黑格尔的爱情美学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06):31-35
5、傅小英.弗洛姆“爱”的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11(04)
6、张磊.人性·异化·爱【D】.中共中央党校.2003(03)
7、于晴. 爱的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8、王丹丹.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本文为「庐中新秀Ⅱ期」实习生计划「对谈沙龙类」项目组成果



“庐中新秀”实习生计划是思庐哲学推出的实习生项目品牌,该计划依托思庐哲学“用自媒体的传播结构普及哲学人文”的理念,旨在培养高校哲学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哲学素养,在求知与求真中惠及大众,以期向社会输送多元化的人才。


本次庐中新秀Ⅱ期突出「项目」概念,来自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鲁汶大学、索恩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实习生分为记事访谈类、对谈沙龙类、 哲普热点类、哲学学术类、哲普新形式类五个项目组开展实习,探索哲学普及新形式。




作者:茶猹,卡布

配图:《90婚介所》《爱在黎明破晓前》《真爱至上》百度图片《超市夜未眠》

采编:艾若排版:南山审核:永方美工/VI:小周




性交易该不该除罚化?

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喜欢冬天?陈嘉映:救黑熊重要吗?年轻人的焦虑,在于把欲望当作志气
叔本华: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



点击阅读原文共赴古希腊文明探险之旅!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