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智库提出:让美国重获中国优势的18条策略,条条都是毒计

包明说 包明说 2023-10-28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包明说,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近段时间,一家叫做“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美国智库发表长篇报告,研究分析如何才能让美国重新获得对于中国的优势。报告的结论虽然是老药方,不过对于美国国内现实问题的分析,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报告是这家基金会的创始人兼总监罗伯特阿特金森撰写的。他披露说,在美国国内,关于怎么样对付中国,有两个主要阵营,一个阵营叫做“加速美国”,另一个阵营叫做“放慢中国”。
“加速美国”阵营的立场,有点像我们所说的刀口向内练内功。就是通过增强美国自己的竞争力,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来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放慢中国”阵营的主要观点,那就是要想方设法颠覆、破坏中国的进步和复兴,这样就能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了。
这两个阵营的不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释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混乱与矛盾性。我们中国人体会最深的,可能是美国的“放慢中国”策略所造成的影响,现在看来,赞同“加速美国”的美国人数量可能也不少。
这两个阵营在美国决策过程中,往往是彼此争吵和相互矛盾的,这就带来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不连贯性。所以,既没有能够提升美国自己的竞争力,也没有能够击垮中国的竞争力。到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了。
这位阿特金森指出,单纯“加速美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不是苏联,中国是一个把市场放在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的国家,依靠中国国内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无论是不是得到了政府的扶持,都是核心竞争力非常强大的。
他们不但打败了国内的对手,也打败了很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对手。他们利用中国市场得到的利润,作为研发资金,到国际市场上攻城掠地,美国企业往往不是对手。
至于说美国社会所津津乐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国的表现一点都不差。在集成电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机器人,机床,化工,航空航天和生物制药等领域,中国已经逐步赶上了美国。美国仅仅靠少数企业的少数尖端产品,是不能维持整体工业能力的。
“放慢中国”的策略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今天中国的工业和经济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美国政府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动摇中国,特朗普政府的尝试和失败就是证明。
不但如此,美国的许多盟友,包括欧洲盟友,把中国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机会,他们巴不得美国和中国打个两败俱伤,然后美国退出中国市场,自己取而代之。
拜登政府火力集中在更加有限的目标上,也就是集成电路,然而在其他更多领域,仍然不可能降低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
最后,阿特金森提出了18条建议。因为篇幅太长,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复述一遍了。基本思想和拜登政府正在采取的政策差不多,那就是尽量切断中美的科技交流,阻止美国资本向中国投资,继续向中国产品征收倾销性关税等等。
看完这篇报告,我们发现作者回避了两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美国引以为豪的自由市场制度和创新精神为什么输给了中国?美国曾经拥有的强大竞争力是从哪里来的?
美国新自由主义者一贯鼓吹,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适合于科技创新。他们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冷战的胜利。然而实际上,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更适合于创新的。
苏联在冷战之后所取得的各项科学成果,和美国相比一点都不逊色。苏联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诸多科学成果并没有能够转化为生产力。
另外美国的所谓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外来移民提供的。在美国排得上名号的科学人物,绝大多数都是移民。如今作为美国创新精神头号代表的马斯克,也是从南非移民到美国来的。
也就是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能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科技人才。从前的美国只是靠稳定的社会、优厚的生活条件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当中国也能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提供同样良好的生活条件的时候,美国的人才收割政策就会失灵。而且中国的社会治安要比美国好得多,这对于任何优秀人才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我们当然清楚,中国自己的人才政策并非尽善尽美,但一切都在进步当中。如果美国和中国保持现行的社会制度,美国智库不要说提出18条建议,就是180条建议也无法改变中美核心竞争力此消彼长的现实。

更多精彩内容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