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双一流”年轻人:上海、长三角的焦虑和底气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红星资本局 Author 红星资本局记者




作者:俞瑶

来源:红星资本局(ID:hxzbj2020)


上海落户新政策有所松绑,为本地四所高校打开“绿色通道”。实际上,这是一条“撕开的口子”,争抢“高精尖”年轻人,是上海应对城市老龄化现象,在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增强自身经济活力的及时之举。
9月23日,上海最新公布的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让人沸腾。

原来只向清华、北大2所高校打开的“绿色通道”,这次再新增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大4所大学。
另外,在新出炉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落户办法”)中,全国39所“一流大学建设”的硕士毕业生,和另外95所“一流学科建设”的硕士毕业生,同样被拉进了这个“朋友圈”。
上海的落户政策,从只面向凤毛麟角的清北学生,扩大到了137家。
一向傲娇的上海,为什么这样做?

01

“傲娇”的上海


在这以前,上海的落户政策一向傲娇。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应届生落户、居转户、分居调户、投靠落户、人才引进、归国人员落户这6种方式落户。
以这次《落户办法》涉及的应届生落户政策为例:除了在2018年为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可以直接落户,还有一个普通毕业生都可以尝试的方法:72分积分落户。
在知乎平台一个“上海应届生落户积分达到72分难吗”的问题之下,有11个回复,每一个回复都表示:72分“不难”。
不过仔细阅读下来,这11个达到了72分落户标准的应届生,都有一些“市级优秀毕业生”“重点学科”“国家级比赛得奖”的奖励加成。
经过红星资本局的研究,以2019年版本为例,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在校表现(包括学位学历、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工作(就业协议、是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两个大的范围。
我们以一个“非沪+成绩前25%+普通211大学硕士”条件的应届生为范例,计算了一下,在已签约公司、但单位并不属于重点发展领域的情况下,只达到了64分。
除了应届生落户,其余5种落户方式,一般人更是难以实施,或者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上海被称为“死守大门”“最难落户的城市之一”,不无道理。
从数字上来看或许更直观——
2019年,上海的户籍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86万人。实际上,从2015年到2019年,上海一共只增加了16.81万人。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16.81万人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来看看其他几个代表城市的2019年——
深圳,增加了40.08万户籍人口;杭州,一年就涌进了55.4万人;成都,增加25.1万人。实际上,成都仅“人才新政”一则落户政策之下,两年就累计吸引超过33万人。

数据来源:搜狐城市

02

“撕开”的口子


新出炉的《落户办法》,一方面,是对清、北“绿色通道”的加宽。

以后,除了清华、北大两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还有4所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
据了解,这4所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增加4所大学,能对多少人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这些大学官网公布的最新毕业数据来看,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加起来,4所学校毕业生大约一共有3.2万人,结合教育部要求各部属高校本地招生比例不得超过30%的政策来看,有2.2万人以上,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生。
也就是说,若以上述数据作为参考,《落户办法》实施以后,这4所大学,每年大约增加2.2万年轻人可以选择要不要直接落户到上海。
另一方面,《落户办法》也显示,除了这4所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


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我国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有42所,而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还有95所。

教育部公布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虽然具体的数字难以估计,但实际上,上海对这137所高校“撕开”的落户口子并不算小。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上海的人口一定会加速增长。而且增加的,都是一些“高精尖”的年轻人。

03

焦虑“老”上海


傲娇的上海“放下身段”,放宽落户政策“抢人”背后,也是对上海老龄化趋势的深深焦虑。
据上海统计局,截至2019年底,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65岁及以上老年人361.66万人,占总人口的24.6%。
这个数字算是什么水平?
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以上就属老龄化社会,上海的数字来看,已经跻身深度老龄化社会。
这个比例还在呈增长的趋势。2014年的数据,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1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8.8%。
尴尬的是,在老龄化程度名列前茅的同时,上海也是“北上广深”这个“一线朋友圈”中,最不爱生孩子的城市。
2019年,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9.2万人,出生率为6.3‰;死亡12.5万人,死亡率为8.6‰。也就是说,从户籍常住人口的角度来看,上海的人口数量已经开始了负增长。而即便计算上常住人口,上海2019年的出生率也仅为7.0‰。
2019年,北京这个数字为8.12‰;同年,广州户籍人口出生率则达到14.86‰;截至到最新公布的数据,深圳的出生率也超过10‰。
一边,年轻人不爱生孩子;另一边,落户政策又严苛。
上海60岁以下的人口比例和人数双双降低。2019年,60岁以下的户籍人口953.04万人,比例为64.78%;2014年为1024.71万人,占71.23%。
所以,上海若按照目前这个人口态势继续发展,人口负增长、更深度的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

04

抢人,有底气吗?


医疗、教育、房票……上海户口的含金量,已不用赘述。
急需调整人口结构的需求之下,已经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是否有容纳下更多人的底气?
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比上海常住人口更多的,只有重庆,达到了3124万人。但重庆的面积,却几乎相当于13个上海。
从这个层面来看,上海的“拥挤”可想而知。
但每平方公里3800人的人口密度,与每平方公里4761人的伦敦、每平方公里6359人的东京、每平方公里超过7000人的纽约和新加坡这些世界一线城市相比,则又要轻松得多。
另外,深圳的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每平方公里6700人。
除此以外,城镇化率在中国都排不上前5名的上海,还有尚未开发完的郊县土地。这两年,临港片区的大力开发,也印证了上海对郊县的重视。
也就是说,上海是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倘若未来,上海能够在城市管理水平上跟上,抢人不仅是志在必得,也有容纳他们的空间。
这几年上海已经在城市管理上开始发力。今年7月,瞄准城市治理,上海还模仿香港,成立了“城市更新中心”,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正是承载难度、人口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上海这次放开的,仍是百里挑一的年轻、优质人才了。

05

城市圈之战


实际上,上海的老龄化由来已久。为何现在,突然“坐不住”了?

上海这次户籍制度的松绑,也是对党中央、国务院为长三角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定调后的回应。
去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要求“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匹配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需要。9月23日,上海更新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
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也不能再继续“高冷”了。
从国际上来看,诸多学者侃侃而谈,认为未来的竞争,是城市圈的竞争。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无不体现了当地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
而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区域,以上海为“老大哥”的长三角区域和以广、深为代表的珠三角区域,谁更发达?谁能“出圈”?也一直是被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数据显示,2019年,珠三角GDP为8.6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9%;而长三角地区GDP合计23.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另一个数据是,珠三角的总面积,却只有长三角区域的1/4。

长三角的经济体量不仅比珠三角高出一大截,也在全国的城市群里一骑绝尘。但谈论起“开放”、谈论起“潜力”和“成长性”,却有不少人把心里这一票投给了珠三角,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是其强有力的说明之一。
同样对比落户政策,不同于上海的高冷,广州、深圳面向本科生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落户限制。不仅如此,深圳落户的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应届生,还能领到1.5万元起的生活补贴。
DT财经统计的2018毕业生去向则直接显示,广东是对毕业生吸引力最强的地区。

一流高校毕业生去向最多的省份(除本省外)


近日,Boss直聘发布《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也显示,城市人才迁移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广州、深圳两座城市人才吸引力仍然居于第一、第四位置,上海排在第五位。
上海对应届生的落户条件松绑,能否让“老上海”年轻起来?又能否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
这些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但可以预计的是,越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高冷”的城市“放下身段”,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优质人才的争夺,也才刚刚进入下半场。


———— e n d ————
推荐阅读

【原创】对标国际贸易规则最高标准,推动长三角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原创】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原创】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原创】真正的中国硅谷——深圳如何做到科技创新实力遥遥领先

【动态】心有所信,方能致远——华略智库2020年8月刊

【荐文】北京自贸区横空出世,中国经济将转向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