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讨厌你,但我会从你身上学习

券业行家 2023-03-24

以下文章来源于张良计 ,作者张良计

我讨厌你,但我会从你身上学习

券业行家『职场攻略』系列第23篇,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给你2亿美元,怎样从无到有的打造一个品牌?


1


最近,瑞幸要上市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


身边大多数不喜欢这个公司的,都是在广告行业做了很久的人。确实,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瑞幸的打法非常低端和暴力。针对星巴克的“碰瓷营销”,有点乱拳对阵老师傅的感觉。


瑞幸CMO的那本《流量池》我也看过,对于不了解互联网营销的人而言,确实是一本实操性比较强的入门书。可惜里面的说法都不新鲜,工作五六年的人都能总结出这些套路。


话说回来,无论在公关上怎么高调,瑞幸这个品牌本身,我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对于做营销的人而言,是很难有机会操盘这么大一笔市场预算的。


不说它的广告如何暴力,拉新手法如何复古,单就瑞幸的花钱手法,我觉得很值得研究。这可以延伸出来一个话题,即:


如果给你这么大一笔钱,你怎样让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出现在大家面前?


花钱不比赚钱容易。很多人有了一大笔钱的时候,会觉得这钱像大风刮来的一样,不会去计算这些钱怎么个花法,分为几个阶段去花,花出去的钱能带来什么效果。


瑞幸是少有的钱多,花钱还精打细算的品牌。


都说瑞幸在满天撒钱,但其实上一辈的人都没听说过这个牌子。同样,还在学校读书的人,买过瑞幸的不到一半。相较于这个没什么特点的“小蓝杯”,年轻人更爱高颜值会搞怪的网红饮品。


知道瑞幸并愿意买他们家咖啡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公司上班的白领。于是,瑞幸就针对这一个群体,反复用各种媒体狂轰乱炸,宁可做深做透也不愿做广泛覆盖。这其实是对的。


楼宇电梯,微信朋友圈,CBD快闪店……高峰时期我一天能看到N次瑞幸的不同广告。虽然我也不喜欢这个品牌,还就真的下载了它们的App,点了一杯。


这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打法。比起很多品牌没有多少预算,却幻想着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瑞幸有这么多钱却只打这一类群体。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另外,瑞幸的营销广告其实创意很轻,运营很重。


做过互联网增长的同学,应该一眼就识破它的增长套路。裂变分享,折扣拉新,限时拼团等等,这都是几年前滴滴美团们用过的东西,一点都不新颖。


没有新意,并不代表没用。同样一笔市场推广费用,是给广告公司来打广告,还是让利给消费者来增长他们的粘性,这同样值得思考。


以上都是怎么去花钱的问题,而不是该如何做广告的问题。与其对瑞幸口诛笔伐,咱们不妨沉下心来研究一下这些东西,没准能获得更多积极的启示。


2


其实,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如果撇开情感左右,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我不喜欢瑞幸,但这不妨碍我去研究它的营销方法。


年轻的时候爱憎分明,什么都喜欢一棍子全打死,等到年岁渐长,心态渐渐变了。原来那些不喜欢的东西,它们身上也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现在想想,那些讨厌的东西,你不理就行了,它们并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实质性影响。相反,它们身上的优点,有时候能被借用过来得到启示。


《教父》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but your enemy closer.


和你的朋友保持亲近,但和你的敌人要走得更近。


这种斗转星移的境界,比眼红嫉妒,哀声抱怨都要来得强。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甩开对手。任何鄙夷或谩骂,都只会分散精力,拖累你前进的步伐。而这,正是你的对手希望看到的。


我讨厌你,但我会从你身上学习。


这种做法看似人格分裂,实际上却是最狠的。


3


在职场中,谁没有遇到过令人讨厌的boss?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身为管理者,是否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比如,管理者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团队。


我过去的文章,写的都是如何提升自我思维和能力的干货,着重个体成长。我现在发现,光一个人厉害是不够的。如果想要做成更大的事业,就需要团队的力量。


这和商业模式中的“规模化”概念很像。所谓规模化,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大范围去做。


规模化的好处,首先是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关于这一点,大学课本里规模化生产的例子已经说得很清楚。


第二个好处,是能分出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寻找新的增长领域,新的商业赛道等等。过去已经走上正轨的体系,交给下面的人执行就好。


做管理同样也是一种“规模化效应”,只不过这时生产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效能。


管理者最大的职能,是构建出一套效能产出体系,从而最大化发挥员工的效能,提高价值产出效率。


尤其是那些从一线实操岗位升上去的管理者,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即,过去更多关注的是“事情”,现在要关注的是“人”。


驾驭好人比做好事情更难。因为人不会像机器或电脑那样,设定好指令就按照步骤来,很难出什么岔子。


人是有情绪的。一有情绪,就不稳定,难以捉摸出规律。所以不确定性,是管人最大的难题。


高超的管理者,能将员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这不可能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指令,而是针对每个员工,都有一套“独家定制”的管理方法。这么来看,学点心理学还是很有必要的。


做好工作是技术,做好管理是艺术,这话真有道理。


4


“猎头关系经营”是个很重要的职场技能。


对于工作三四年的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猎头,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不会重视你。因为他即使把你卖出去了,获得的收益也很低(猎头的服务费都是按候选人的年薪来定的)。所以不如好好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


可你一旦工作六七年了,就一定要分出一点精力来经营一下猎头关系。而在这方面,我是有一些心得的。


首先,猎头是一个喜欢玩“养成游戏”的职业。


就算第一次见面没有聊成合适的机会,他也不会放弃继续追踪观察你。什么隔三差五打个电话,约出来喝杯咖啡都是常有的事情,因为他们也需要从你这里获得最新的行业情报。


这些情报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公司的规模现状(不涉及商业机密),其他竞争公司的状况,以及你的个人发展意愿。


猎头需要这些情报来更新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同时也培养对你的认知,这些都会帮助到他未来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能提供这些信息,那将是非常受欢迎的。


很多猎头第一次和候选人联系之后,会三五年甚至七八年都和他保持联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把这叫“养成游戏”。


其次,猎头找人的渠道最主要是通过职业社交网站。因此像Linkedin、脉脉这种大家还是可以去多花心思包装一下自己的。


在这上面写工作经历,就是一个精简版的简历。最基础的过往任职公司,职位头衔,工作内容和工作成就,一两句话把最高光的地方写清楚就好,这是基本的门面装潢。


高级一点的,可以付费获取职场实力分析图,知道有多少人来看过自己的档案,他们都来自哪些公司。这些都有助于自己掌握目前的市场行情,找工作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当有猎头发来联络信息的时候,你可以主动加好友,把他们转移到自己的通讯录上来,这是开启关系维护的第一步。


接下来你可以对猎头进行分类。因为通常猎头都会专注在某些特定行业里找人。


猎头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及到这一点,这时把他们的微信备注后面加上一条“专注XX行业“,以后自己找起来会更有效率。


随后大方坦承地和对方聊自己的现状,未来的职业发展想法,称职的猎头都是很愿意去倾听并给出建议的。


这个过程中,“了解信息”比“赶紧跳槽”更重要。


哪怕你真的想跳槽,也要装出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通过信息交换先来获取对方的信任,以期未来获得超出预料的收获。


我曾经和猎头聊过一个职位,结果我觉得不合适,但我依然和他保持互动联系。过了三个月,他推荐给我另外一家公司更好的职位。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真的屡试不爽。


到现在和我保持关系最久的一位猎头,已经认识6年了。这期间我给她推荐了不少身边的朋友,她也告诉了我许多这个行业的信息,这种互惠合作才是最好的关系经营。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的四点感悟。大家有什么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感谢各位的时间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7520uwuq2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精彩回顾

行情这么差,为什么还要去金融?

券业行家

曹德旺:年轻人要成功,这3个词很关键

券业行家

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特观点?

券业行家

一个人正在走上坡路的3个迹象

券业行家

伟海精英 | 关于我们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