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 | 骗局之王:当贪婪遇到贪婪

券业行家 2023-03-24

Editor's Note

金融圈荐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寻瑕记 Author 深夜读书的寻瑕君

世界读书日 | 骗局之王:当贪婪遇到贪婪

券业行家,热文转发。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传播正能量。

到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今天跟大家一起读的,是查尔斯·庞兹讲述他一手炮制创世骗局的自传作品——《骗局之王》。


庞氏鼻祖,一场并不高明的骗局

成名需趁早。在骗局这件事情上,如果成名足够早,就可以睥睨天下,冠名之后的所有骗局。


江湖人称,庞氏骗局。


1903年,21岁的意大利人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 ,1882-1949),怀揣着发财致富的“美国梦”,移民美国。


梦很美好,现实却未必。他当过跑堂、推销员、油漆工,因偷窃被开除。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他凭借瞎编简历当上了银行经理,学会了高息揽存和卷款跑路。却因为盗用他人的支票套现,被判了三年。


出狱不久,他改行参与偷渡,被判了两年。


1919年,作为一个年近40的中年人,庞兹隐瞒了斑斑劣迹,来到了波士顿。正是在这里,他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


用庞兹自己的话说,这个投资计划是一个人人赚钱无人受损的完美方案,对应的投资品种,就是图片中面值30分的国际回邮券。

一战前,各国间的货币采用金本位结算,也就是按照能兑换多少黄金来折算汇率,并通过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自动调节国际贸易的收支平衡。


一战爆发后,各国大量印刷纸币,而黄金的兑换和流通在部分国家被禁止,导致欧洲某些国家的货币实际贬值严重。


BUG在于,国际回邮券是个冷门品种。由于使用和关注的人少,国际邮政联盟并没有跟随国际货币的实际汇率去调整回邮券的兑换比例。


因此,在货币贬值国家,回邮券的价格和价值出现了分离,形成了天然的套利机会。


已知:


1 国际回邮券在欧洲各国的销售面值都是30分(当地货币);


2 西班牙币兑美元是6.66:1,法郎兑美元是15:1;意大利里拉兑美元是20:1


3 每张国际回邮券在美国可以兑换5美分现金。


那么,


1美元,在西班牙可以换到6.66西班牙币,买到22张国际回邮券(6.66×100/30=22);带回美国,兑换成1.1美元(22×5=110美分),利润10%。


1美元,在法国可以换到15法郎,买到50张国际回邮券(15×100/30=50);带回美国,兑换成2.5美元(50×5=250美分),利润150%。


1美元,在意大利可以换到20里拉,买到66张国际回邮券(20×100/30≈66);带回美国,兑换成3.3美元(66×5=330美分),利润230%。

聪明的你,看到这里应该已经明白了,这就是一个利用汇率差套利的套路。


庞兹所谓的“人人赚钱无人受损”,隐含了两个前提假设:


一是国际回邮券持续流通,且发行量足够大;


二是货币贬值国为避免套利中的损失,会去推动本国货币升值。


这一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漏洞百出的骗局,在庞兹的包装下,变成了一个90天内回报高达50%的好产品,并给募集资金的人10%的销售佣金。


根本不需要高压销售策略,庞兹回避了国际回邮券的投资细节,也不过分宣传投资能带来的好处。他只用了一招,让不相信的人,先拿出10美元试一试。


对于投机者而言,这笔回报率50%的投资听起来荒谬,却足够诱人,而当他们在45天后提前拿到15美元的回报时,所有的疑虑都消失了。人们不仅把自己的积蓄交给他,还把朋友也介绍过来。


就这样,庞兹的投资规模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在高息和高比例的佣金鼓动下,每一个获利的投资者都自发变成了销售。


以至于庞兹在书中恬不知耻的说,整个计划得以实施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原因,这是他们集体推销的结果;我承认我从山上滚下了一个雪球,但它自己发展成了一场雪崩。


巨额财富,使他获得了银行董事的头衔、华尔街的兴趣、政治人物的关注。庞兹还通过提高自己在单一银行的存款集中度夺取对银行的控制权,不断收购企业、房产、买下国际船队,插手波兰公债,俨然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要人物。


然而,在庞兹逐步将这个5美分的买卖,滚雪球般扩大到1500万美元的过程中,国际邮政联盟和货币贬值国不可能毫无觉察,并及时堵上了漏洞。


1920年3月,距离庞氏崩盘只剩下5个月,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宣布退出了邮政联盟,并停止售卖回邮券;而美国也同时宣布,停止兑换这些国家发行的回邮券。


1920年7月,波士顿邮报刊登了质疑庞兹投资计划的深度报道。


一个月之后,庞兹破产。由其控制的5家银行和1家信托投资公司倒台,数万人血本无归。


《骗局之王》是庞兹作为骗局肇始者的自供状,但不免夹杂着自我美化和强行洗白的色彩。


也许一开始,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庞兹,真的只是想踏实做些买卖,但却在利益和贪欲的裹挟下,走上了拆东墙补西壁的歪路。并在勉强支撑兑付中,应对内部人的欺瞒,外部的质疑,加速了走向终局的步伐。


又或者,被冤枉入狱的曲折坎坷、骗局事发前的努力维持,这些叙述本身,就是一个谎言。


后续的故事,也有那么几分传奇。


庞兹本来被判了九年,于1920年11月入狱,却依靠上诉,在1922年便获得假释。


他立即跑到佛罗里达州,故技重施,庞氏骗局。这回,又被抓住,判了12年。


1934年,庞兹出狱,被美国政府丢回了老家。


1938年,庞兹试图诈骗墨索里尼(!),惨遭失败,再度跑路到巴西。十年之后,他和他的野心,一起埋葬在那里。


效仿者麦道夫,$650亿的惊天骗局

庞氏骗局落幕后的一个世纪里,投资者不断在亏损中得到教训,骗局也在不断进化演变。


直到坚持不懈骗了20年,骗过华尔街金融寡头、骗过了养老基金对冲基金、骗走了1300万人650亿元的伯纳德·麦道夫,才在与庞兹的隔世斗争中,抢回骗局冠名权的一席之地。


江湖人称,麦道夫骗局。

相比于庞兹的贫瘠出身,伯纳德·麦道夫是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是美国现代金融系统的建立者,是华尔街巨人,神坛上的偶像,传奇般的存在。


麦道夫于1960年设立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BLM),这家公司是紧密参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发展过程的5家证券交易公司之一。


浸淫资本市场多年,麦道夫通过BLM公司旗下的投资顾问业务,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等地编制关系网。他通过高尔夫球会所、鸡尾酒会等奢华场所接触并招揽投资者;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并获得佣金。


同时,相比于庞兹的高额回报率和语焉不详的投资计划,麦道夫每月提交的投资报告显得非常进取,客户也能在数日内迅速赎回投资。每年承诺的回报约10%,令许多存有疑虑的客户不虞有诈。


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麦道夫的基金出现挤兑。


12月初,麦道夫向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


12月9日,麦道夫突然宣布将提前发放红利。


12月10日,麦道夫向儿子坦白,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当晚,麦道夫被儿子告发,引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


12月11日,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被捕,涉案金额高达650亿美元。


一年后,麦道夫被法院判决入狱150年。通过变卖麦道夫的财产,甚至包括其妻子的内衣,仅仅追回了15亿美元。


从商业大佬,到普通中产、乃至难民营遗孀,无数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


他的长子不堪舆论压力自杀,次子隐姓埋名后死于癌症,妻子与他断绝联络,消失于世人面前。


麦道夫的客户中不乏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摩根、花旗、汇丰、瑞银和那些超级富豪们,他们从未怀疑过单边上涨毫无猫腻吗?


也许,他们只是不愿意过多探究高额回报背后的真实内幕。也许,他们只是希望在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自己不会接下最后一棒。


在次贷危机爆发时,人心不稳,人人都想保护自己的资产,甚或是趁乱牟利。他多次提及自己曾提醒客户不要将超过一半的财富放在他的基金中。


但是,人总是贪婪的,而他的忠告,也并非出于真心。

在这场集中展示了人类原罪与本性的事件中,监管的缺失,同业的盲从,都在为金字塔的垮塌添砖加瓦。

麦道夫直言,金融动荡,国家需要一个替罪羊,他就是那个坏人,所以所有指责和谩骂都指向了他。如果集中赎回的资金没有那么多,或是他成功找到了接盘侠,那么他用谎言和虚假数字构建起来的大厦不仅不会坍塌,还将把他抬升到愈发无可比拟的地位。


《欺诈圣手》是HBO基于麦道夫骗局制作的电视电影,由好莱坞老戏骨,曾出演过《教父2》、《美国往事》的罗伯特•德尼罗扮演麦道夫。


整部影片由《雨人》的导演巴瑞•莱文森执导,呈现出内敛而暗涌的风格。


对于这样一个已经被各路媒体反复消化挖掘的题材,导演并没有上升到金融稳定、次贷危机的大场面来铺写,也没有沉浸在受害者的控诉、愤怒和潦倒的情绪中。而是着眼于麦道夫的家人、员工、周遭的人,从家庭关系和人物刻画入手,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了一个完整的麦道夫。


时至今日,远未结束的套路

在狱中尚未度过150年刑期的十分之一,麦道夫于2021年4月14日去世,带走了千夫所指,留下了满目疮痍。


然而,相似的一幕仍在不断重演:


从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到第三世界的城乡结合部,从全球闻名的金融投资机构,到手里攥着几个养老金的老人,似乎没有谁能够在高额回报面前保持镇定。


可观的回报带来第一批吃螃蟹的投资人,有了口碑之后,金字塔式的推广带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随着金钱和人数的膨胀,逐渐造成躁动和狂热的气氛。


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切都戛然而止。背后的操控者锒铛入狱,绝大部分人赔得精光。


骗局,是一种贪婪遇到了另一种贪婪,互相依附,互相试探。都笃信老司机如自己,早已识破套路深几许,你敢上车我就敢开车,你敢开车我就敢加码,翻车前司机乘客争相跳车逃跑,只剩下泥沙俱下的满地狼藉。


为什么,骗局总是在崩溃的一刻,才引起全方位的愤怒?


为什么,愤怒往往只指向设局者的策动,却忽略了入局者的参与?


如果我们将骗局高度抽象化,简单粗暴的将零代偿和100%的平台代偿作为划分骗局与否的区分标准。其他的认定标准还包括,年化收益是否超过15%;是否承诺本息安全,零风险;是否鼓励介绍他人入局,并许以高额奖励。


从零代偿到100%平台代偿,中间隔着多少个E租宝、钱宝、善林金融和云联惠?


又有多少类似的平台,一开始怀着或良善或懵懂的初心。走着走着,却不约而同的踏上了饮鸩止渴的不归路。


或心甘情愿,或身不由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券业行家,服务券商二十年,携手业内顶尖精英,汇聚国内一流商务智慧,与您共同:


探讨财富管理行业格局变化

解析未来券商业务转型“新赛道”

探索打造差异化优势“新机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7520uwuq2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营收1亿净利润49亿,*ST利源或将给六家券商带来“惊喜”

券业行家·热文

入职俩月券商员工请辞玩“快闪”,诉讼三回峰回路转OR拍在岸边?

券业行家·热议

又见光大证券“乌龙”,研报数据“打架”,六成人员“跑路”

券业行家·爆料

九州证券、申万宏源、安信证券,继续全免!

券业行家·热议

最新统计!券商投行监管“黑榜”,哪家最受伤?

券业行家·监管

乐视网近5亿巨额罚单,贾跃亭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券业行家·监管

面对信达证券招股书,证监会连发45问,涉及哪些方面?

券业行家·监管


券业人的高端人际交流平台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