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管理工艺报警?附:报警管理制度。保护层案例分析: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

安全随行 安全随行幸福生活
2024-09-05


“学知识、涨经验、增价值”就是《安全随行幸福生活》公众号-安全资讯知识

往期精彩分享:

最全2022年“链工宝”题库(445项/共50W字),请文后网盘链接自取!不玩套路。

雷电知识全知道:雷电形成、种类、避雷、防护.......

应急部:公布一批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的典型案例-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SIS安全仪表知识全知道:简单易懂的图说+详细知识的介绍——安全人应该知道的知识点

仪表防爆知识全知道:等级、类型、标识、选型……都明白

静电接地夹全知道:分类、特点、使用范围、导线、应用

静电知识全知道:定义、规范、方法、案例

事故原因分析全知道:20种类别、5类伤害、4类状态、13类行为、6类危险因素!

气瓶安全知识全知道:15个为什么?使用事项、隐患直击

事故统计数据计算全知道:百万工时伤害率/事故率/伤害严重率...


报警设置的绿区:正常操作时参数的波动区域;例如:操作压力1.2-1.4MPa是绿色区域了。

报警设置的黄区:防止参数偏离而设置的报警区域;例如:操作压力低限报警≤介于1-1.2MPa之间,压力高限报警≥介于1.4-1.6之间(之间就是黄区,注意这个上下限还是操作安全范围哈)。

报警设置的红区:装置设计时定的安全界限值域:例如:红区上限=1.6MPa-安全阀起跳、红区下限=1.0MPa-紧急停车(之间是红区,最后的安全缓冲区域)
红、黄、绿区域总的值是起初设计装置参数的安全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红、黄、绿随意设置有什么危害?

1、如增加了所有红、黄、绿区域的值(绿、黄区上移),报警减少;装置已经进入危险区域,操作人员还不知道。

2、如减小所有红、黄、绿区域的值,报警变多,操作弹性空间变小;操作会发生野蛮的大波大动(例如:对设备会增加磨损等等)。

3、如单独把绿区区域减小(黄区下移),过多的报警、无效报警、报警泛滥(现在企业报警面临的常见问题哟),占用事件记录存储空间,给事件记录的查询和工况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4、如单独把绿区区域增加(黄区上移),操作弹性增大了,但安全操作范围内操作来不及响应就可能触发SIS、ESD联锁,导致局部装置或全装置停车,增加了装置运行不稳定等等。

看来,不懂报警红、黄、绿区域值设置,真是大问题。

那么,问题又来了:报警设置绿色、红色、黄色值域怎么设置呢?

简单说:结合联锁相关的所有的标准和规范,企业电仪技术管理大拿、操作大拿、设计院.....(视分级情况多方参与的一个论证、修改过程)。


细了说:

1、从企业工程设计阶段开始全寿命周期管理。包括联锁系统辨识、设计、测试、验收、运行、维护。

2、运行后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

3、严格联锁的分级、变更的管理。

4、加上定期对报警系统的评估、修订限制报警次数、报警分级......等等也必不可缺少。

最后,聊聊如何管理好报警呢?

生产运行装置工艺、设备(包括电气)的报警及联锁保护设施是确保安全生产,避免发生生产、设备、人身事故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生产装置、设备及操作人员正常运行和安全。因此,做好报警管理,确保报警及联锁保护设施稳定运行。

报警及联锁管理制度(供参考,各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1.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报警及联锁的管理。
2.职责
2.1 生产车间2.1.1负责提出报警值变更及联锁变更、停用、摘除或恢复申请。2.1.2负责组织装置仪表报警联锁系统联校工作;2.1.3 负责报警值变更及联锁摘除或恢复工作得具体监护措施实施。2.1.4 负责报警及联锁设施日常点检维护和异常处置。
2.2动力车间2.2.1 负责联锁解除(投用)、变更及相关方案的审核。2.2.2负责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变更的具体实施和自控系统的运行管理。2.2.3负责对报警和连锁系统的日常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2.3 厂区安全管理部门2.3.1参与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变更的审核及监督管理。2.3.2负责报警响应处置日常检查及处罚。2.3.3负责作业票证管理。
2.4 厂区总经理负责对A级连锁变更、停用、摘除或恢复申请的审批。
2.5研发设计部门负责工艺的报警值初始设定及变更审核。
2.6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关键设备的联锁长期停用(变更、摘除)及恢复的审查。
3. 报警及联锁的分类分级及变更内容
3.1报警及联锁分类
3.1.1报警及联锁均按专业分类3.1.1.1 报警分为工艺报警、设备报警、安全报警●工艺报警是生产装置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报警;●设备报警是设备位移、温度、电流等参数的报警;●安全报警是安全设施参数的报警。3.1.1.2 联锁分为工艺联锁、设备联锁、安全联锁●工艺联锁是与工艺系统调整、运行相关的各类联锁;●设备联锁是保护设备及与设备启停相关的各类联锁;●安全联锁是安全设施相关的各类联锁。3.1.2 报警及联锁分级3.1.2.1所有报警不分级别,统一严格管理。3.1.2.2联锁按影响程度分为A、B、C三级。●A级联锁:SIS联锁、公用工程联锁、安全联锁、引发多个生产单元停车的联锁;●B级联锁:除A级联锁外,引发某一个生产单元或某一台关键设备停车的联锁;●C级联锁:除A级和B级联锁外,其余所有的一般联锁。
3.2 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及变更内容
3.2.1 报警变更包括增设、取消、修改报警值。3.2.2 联锁变更包括增设、取消、修改设定值/逻辑关系、强制解除联锁仪表点。3.2.3联锁解除分为长期解除和临时解除。●长期解除联锁指备用设备、备用系统、开车时才投用的联锁,以及与已损坏的短期无法恢复的仪表相关的联锁,联锁长期解除票证的有效期为1个月。●临时解除票证的有效期为48小时,过期需重新办票;间隙操作按照SOP执行。
4. 具体工作程序
4.1 报警及联锁设计、安装及验收4.5.1 设计报警及联锁设计应满足化工装置的试车、运行和联锁回路的调试、测试和维护等要求,具体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4.5.2 安装4.5.2.1新建项目报警及联锁的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对于安装过程出现变化,应及时提出变更,按照变更后方案实施安装。4.5.2.2过程出现异常需更换,按照原位进行替换。4.5.3 验收4.5.3.1新建项目的按照《工程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执行。在新装置投料试车前,应对所有相关联锁回路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对联锁保护系统进行联锁试验,并保留检查试验记录。4.3.3.2过程安装或检修后,由动力车间组织生产车间、安全部门、研发设计部门等部门进行验收,对所有相关联锁回路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对联锁保护系统进行联锁试验,并保留检查试验记录。
4.2 报警及联锁的校验与维护4.2.1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对报警及联锁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试验:4.2.1.1装置停工检修24小时以上的,检修结束开车前;4.2.1.2新建装置在单机或联动试车前;4.2.1.3单机设备或单元系统检修后,重新开车前。4.2.2 日常维护点检由生产车间执行。4.2.3 由动力车间组织各专业人员每月进行报警、联锁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随保护系统年度大修进行全面维护与校验,并填写校验记录。4.2.4各自控系统在进行修改或维护后,由动力车间组织专业人员对报警、联锁值按要求进行校验,并确认逻辑关系,做好记录。
4.3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程序4.3.1申请由生产岗位操作人员提出申请,并认真填写“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附表1)经车间负责人审核并签字。4.3.2审核    由申请人依据报警及联锁类别递交各相关专业审核并签字。
项目
类别
参与审核部门
报警
工艺
研发设计部门、安全部门
设备
动力车间、生产技术部(负责关键设备长期停用)
安全
安全部门、动力车间
联锁
工艺
研发设计部门、安全部门
设备
动力车间
安全
安全部门、动力车间
注:涉及到A级联锁需研发设计部门、动力车间、安全部门共同审核。4.3.3审批4.3.3.1 C级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由生产车间负责人审批。4.3.3.2 B级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由动力车间负责人审批。4.3.3.3 A级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由厂区负责人审批。4.3.4实施由动力车间具体实施,并由执行人签字确认。4.3.5验收由车间技术人员或岗位自控操作人员进行验收,并签字确认。注:A级联锁由动力车间的设备、仪表专业人员、安全人员、车间岗位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进行验收。4.3.6存档“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第一联由厂区安环存档,第二联由生产车间存档,第三联由动力车间存档。
4.4  报警管理4.4.1 报警设备严禁采取遮挡、调小音量等手段使其无法正常工作。4.4.2 操作界面出现报警,操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所导致的原因,并进行确认处理;若无法判断处理,则需立即汇报当班班长参与处理;若仍无法处理,立即通知车间负责人及动力车间人员到场协助分析解决。4.4.3若报警暂时无法处理,生产车间需填写“报警暂时无法处理说明”(附表4),并依据报警类别递交工艺/设备/安全专业审核风险分析管控措施。涉及联锁的报警,根据实际情况需解除联锁,按联锁解除执行,其作业票证办理执行5.3条款。4.4.4 所有报警均需记录在“岗位报警记录表”(附表5)。
4.5 变更管理  对于报警及联锁系统变更,具体按照《变更管理程序》执行。具体对应级别关系如下表:
          报警及联锁分级
变更级别
A级联锁
厂区级
 B级联锁、C级联锁
车间级

4.6 其他要求4.6.1 任何情况下,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变更联锁。4.6.2 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变更情况作为交接班的主要内容,交接要清楚,记录要详细。4.6.3 开停车期间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变更需开具相关票证。4.6.4 无特殊情况下,各岗位联锁投用率要求达到100%。4.6.5动力车间、生产车间需建立相关台账:报警台账(附表2),用以描述报警详细情况;联锁台账(附表3),用以描述联锁详细情况。4.6.6 报警及联锁初次投用前、变更后,车间需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4.6.7报警及联锁的解除和投用的过程监控,车间需建立报警/联锁解除(投用)、变更记录台账(附表6)。
4.7 联锁相关仪表管理4.1 涉及联锁的仪表由生产车间现场挂牌警示。4.2 涉及联锁的仪表作为维护、保养的重点,由动力车间负责,对寿命到期、损坏、冻堵、线路破损、信号干扰等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4.3 各车间在涉及联锁仪表的管线、设备上检修作业时,必须提前通知动力车间现场确认,可提前采取解除联锁的方式防止仪表及线路被撞、碰、磨损、切断等而导致联锁触发,进而造成系统停车。
5.记录表格5.1 报警及联锁解除(投用)作业票5.2 报警台账5.3 联锁台账5.4 报警暂时无法处理说明5.5 报警记录表5.6报警/联锁解除(投用)、变更记录台账


基于风险的报警管理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今年来石油化工行业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合,例如,除了设计缺陷、潜在的危险及可操作性问题辨识不足,还存在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依据等问题,例如,安全仪表回路的增加及删除、变送器及阀门的冗余设置、报警优先级及有效性的确定、人机界面优化、报警泛滥消除等等。因此采用单一的风险分析方法很难科学、合理的解决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

HAZOP分析作为PSM中常见的定性工艺危害分析方法,其应用范围的愈加的广泛,具有系统全面、简单易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杜绝、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及事故原因分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对HAZOP识别出的高危险场景可采用LOPA(保护层分析)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评价保护层要求时的失效概率来判断现有保护层是否可以将特性事故情形下的风险降低到风险可接受标准的要求,因此可很好的识别中间事件、安全措施和事故后果,帮助分析人员全面了解、认识特性的事故场景。

在LOPA分析中对报警作为独立保护层的场景进行识别时,对其有效性的评估中往往缺乏必要的依据,因此采用报警管理的方法对报警进行优化评估,同时也可对现有系统报警系统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制定合适的KPI指标,识别运行中潜在无效、泛滥报警,全面提高报警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旨在通过HAZOP、LOPA及报警管理等的有机结合,研究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体系,更加全面的识别事故场景中各个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确保风险分析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概 述

报警管理是通过制定完整有效的报警设计流程和管理策略,或改善现有装置中已有的报警管理体系,来避免更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安全事故的一种手段。报警系统是协助操作人员发现工艺、设备或系统问题并优先做出响应,防止发生不可控的后果。同时为其他分析人员采集离线信息,方便后期的维修工作及事故的调查工作。但报警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够取代操作人员对装置的操作和监控。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站场在工艺风险及报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基于风险分析的报警管理的有效性及必要性提出化工装置应当在设计阶段及操作阶段等不同阶段的执行要点,并举例说明了报警评估及报警诊断的方法。报警管理的生命流程如图表1所示。

图表1报警管理生命流程图

以上对HAZOP、LOPA及报警管理的技术方法及工作流程分别进行了简单介绍,仅采用单一的危险分析方法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或者点到为止的现象。因此以下对三种风险方法如何有机结合进行介绍,如下图所示:

图表2风险分析体系

1 事故案例

1.1 项目背景

本章以2005年12月11月位于伦敦西北部的帮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件为例,通过识别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针对重点原因,提出了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及建议措施。根据英国政府成立的联合调查组(Taf Power具体负责)整理后的报告内容,对事故发生的描述如下:

2005年12月10日19时,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HOSL西部区域A罐区的912号储罐开始接收来自T/K管线的无铅汽油,油料的输送流量为550m3/h(该流量在允许范围)。

12月11日凌晨(零时),912号储罐停止收油,工作人员人该储罐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大约在11日凌晨1时30分结束,无异常。

12月11日凌晨3时开始,912号储罐液位计失效,指示不变同时报警失效,继续接受550m3/h的无铅汽油。

12月11日5时20分至6时,912号储罐装满,独立安全仪表系统失效,油料冒顶,形成蒸汽云。

12月11日6时1分油罐车排气管引燃蒸汽云,无可燃气检测及报警措施,第一次爆炸、燃烧,。

12月11日6时30分应急消防启动,32小时后扑灭火灾。

12月14日火灾再次发生,任其燃烧。

12月15日所有火灾扑灭。

事后发生后调查小组对库区及周围环境的调查分析,经分析后事故的原因包含了设计、运行操作、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储罐的示意图如下:

图表3储罐保护层

本文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按照保护层失效的顺序进行了概括,并针原因的核心因素,结合现有的风险分析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响应措施

保护层1:

912号罐液位计故障卡涩,无法正常工作,人员无法正常读数;

操作员技能培训不合适,无法根据进料判断液位变化。

措施1:采用HAZOP方法进行逆向分析,全面具体的梳理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如超压、溢流等,识别出可能发生的原因,控制回路失效,人员误操作等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如更改故障率较高的液位开关选型、增加可燃气探头等。

保护层2:

液位计报警功能失效、无法提醒操作人员进一步处理。

措施2:采用报警管理的方法对报警设定点、响应时间、后果严重性、人员行动及优先级进行评估,针对重要报警的报警形式(声、光、频率)以及检验测试周期提出要求。

保护层3:

独立的高液位开关联锁失效无法及时触发切断阀切断物料

措施3:采用LOPA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各保护层失效概率进行分析,提出该联锁回路的SIL等级要求,并提出安全功能需求,如检验测试周期、覆盖率等

保护层4:

措施4:采用LOPA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各保护层失效概率进行分析,针对现有保护措施的削减能力无法满足要求的场景,通过增加可燃气探测及报警措施提高保护层削减能力

保护层5:

应急预案编制不合理,没有考虑最大事故场景

通过QRA定量风险分析对可燃气火灾爆炸范围进行计算,指导应急预案编制中撤离路线及安全区域的划分。

2 报警管理的应用

本文以国外某气田工程为例,该工程主要包括采气井及集输站系统、单井计量分离器、清管发送装置、燃料气调压撬、火炬系统、排污系统、缓冲剂注入系统、线路截断阀室、清管接受装置、发电机系统等。本文选取典型风险场景—“自单井来原料气流量过高”,采用风险分析体系中各方法进行综合性分析。

2.1 HAZOP分析

首先采用HAZOP的分析方法对该场景进行定性分析后,导致单井原料气流量过大的原因分别为:节流阀开度过大及单井采气量过大,后果为节流阀后压力上升,管线内气体流速增加,管线可能超压破裂,潜在火灾爆炸场景,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措施,例如,管线管径的大小、单井来料管线上PSV020201旁路管线接管点、增设PAH报警点等。具体分析工作表如下图所示:

图表4HAZOP worksheet

2.2 LOPA分析

按照执行规则,对HAZOP识别出高风险等级的场景需进一步采用LOPA分析方法进行SIL定级,以确定其保护措施的削减能力是否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的要求。

在LOPA分析中除了需对后果严重进行准备把握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初始事件概率、保护层的独立、有效及可审核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典型的初始事件的概率如下图所示:

图表5初始事件概率

LOPA分析基于HAZOP分析的后果及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工作如下:

图表6LOPA分析表

通过分析认为现有保护措施的削减能力可以满足可接受标准的要求,因此对SIL等级无要求。但是此LOPA分析的基础是报警及人员干预(HAZOP建议)可以作为有效措施,因此面临的新问题是该报警是否有效,例如,报警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够满足人员响应的要求、人员行动是否定义、报警优先级如何确定等,因此引出了报警管理的话题。

2.3 报警分级优化

目前在报警管理方面国内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在设计阶段也没有完整的报警管理程序本文以国外SCADA 1167-长输管线报警管理及EEMUA191-报警管理导则为依据,对报警进行优化分级。因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料,因此仅对该方法的执行要点进行简单介绍。下图为典型的报警分析工作表。

图表7报警优化

由此可以看出在报警定级的原因及后果可以直接基于HAZOP分析的成果进行分析,在执行的过程中应重点以下几点因素:报警点设置、设计值、变化速率、报警响应时间、后果严重性、延迟需求、死区要求等。通过该方法可以对报警进行优先级、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以确定其不同的响应要求。

2.4 报警诊断优化

本文通过对某天然气处理在役装置采用ALRSuite软件进行了报警诊断分析该装置为分析前每小时报警数量为120-125条/小时,根据SCADA1167的标准最小的标准为1条/10分钟,由此可以看出本装置报警系统处理泛滥的状态(不可接受状态)。工作组按报警管理中报警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同阶段报警数量,如下图所示:

图表报警性能指标

通过对该装置为期5个月的分析,平均报警率削减我12条/小时,重复报警及无效报警削减了接近90%,装置的性能指标由Level 1提高到Level 3,大大的提高了报警有效性及操作人员的效率。

3 标准对比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全行业的与报警管理相关的标准及导则,仅在SACDA系统的报警管理上 ,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Q/SY BD 35-2009《天然气管道SCADA系统报警管理技术规定》及Q/SY XG 10121-2013《SCADA系统报警管理规范》。这两本规范的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涵盖了:报警的一般原则与要求、报警类型及内容、报警显示、报警设置、报警输出、报警响应及报警系统权限划分及维护等信息,与国际标准SCADA 1117及EEMUA 191相比,国内标准在报警分级方面只是规定了不同报警的级别,缺乏必要的定级执行步骤与方法,在报警诊断优化方面只是简单提到了几个指标,没有具体介绍该指标的应用方法,因此本文重点针对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学知识、涨经验、增价值”就是《安全随行幸福生活》公众号-安全资讯知识


4.1 报警分级

KPI指标

无论设计阶段还是运行阶段,KPI指标均为评估报警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设计阶段KPI指标(SCADA 1167)如下图所示:

表1 KPI指标(设计阶段)

Priority band

Alarms configured during system design

Critical

About 20 altogether

High

5%

Medium

15%

Low

80%

运行阶段的KPI指标(EEMUA191)如下表所示:

表2 KPI指标(在役阶段)

Priority band

Target maximum occurrence rate

Critical

Very infrequently

High

5per shift

Medium

2 per hour

Low

5 per hour

执行方法

国际标准中,SCADA1167EEMUA191、ISA18.2以及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报警优先级评估方法。本文以SCADA1167风险矩阵法为例,对报警优先级划分进行阐述。

首先,需要评估出每一个报警回路的后果严重性等级和相应时间,参见表3和表4

表3 后果严重性

Impact

Category

Severity: MINOR

Severity: MAJOR

Severity: SEVERE

Personnel

Safety

No injury or

health effect

Personnel injuries

1 death

More than 1 death

Public or

Environmental

No effect

Operating permit levels or other mandates not exceeded

Local environmental effect not crossing fence line or right-ofway,

no community complaints

Contained release with little, if any, clean up and negligible financial consequences

Internal or routine reporting requirements only

Operating permit levels exceeded to a degree involving local or state reporting

Single exceedance of statutory or prescribed

Limit

Contamination causes some non-permanent damage

Single or very few community complaints expected

Reporting required a the local or state agency level

Operating permit levels exceeded to a degree involving federal reporting

Limited or extensive release, crosses fence line or right-of-way

Impact involving the community, multiple complaints expected

Repeated exceedances of limits

Uncontained release of

hazardous materials with environmental and third party impact

Extensive cleanup measures or financial consequences

Cost /

Financial

Loss /

Down-time

No loss

Event costing <$10,000.

Only internal reporting required.

No pipeline outage or delivery impact

Event costing $10,000 to $100,000

Reporting required at the regional level

Short duration outage; daily throughput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Event costing >$100,000

Reporting required at senior management level

Pipeline outage; customer deliveries and/or schedule affected

表4响应时间

Classes for maximum time to respond


Response time introduction

Response time

Immediately

>5minutes

Rapidly

5-15minutes

Promptly

15-30minutes

Upper Limit

>30minutes

其中,HAZOP分析出来的危险场景及相应的后果严重性可以作为报警等级划分的输入,可以作为支撑报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的分级方法可以参见表5

表5 报警矩阵(SCADA 1167)

Maximum time to respond

Alarm consequence severity



Minor

Medium

Severe


>30 minutes

cancel

No need

reconfiguration

15~30minutes

small

samll

medium

5~15minutes

samll

medium

medium

>5minutes

medium

high

high

响应时间通常是指操作人员从发现报警到处理正常所必须花费的时间。由此可见,如果一组报警值与其相对应的联锁值设置不当的话(如,一个液位低报警至液位低低报警的时间只有5分钟,实际需要15分钟才能恢复正常操作),那么这样的报警值就是无效且不必要的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报警值和联锁值的确定投入更多的精力,即提高对HAZOP分析等一些分析方法的重视程度,保证报警值设置有着充足的响应时间,这样才能在运行过程中降低各种非计划停车的次数和概率

4.2 报警诊断

设计阶段主要侧重对报警优先级的设置在运行阶段则主要对现有报警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发挥报警的功能,并保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分析过程如下所示:

图表9报警诊断流程

在装置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报警一定是有问题的。它可能是报警设置的不当、仪表故障、或者是出现异常工况等。因此,无论报警的真假而或报警设置的不合理,均需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出现的每一个报警进行关注。

1) 报警数据收集

在役装置对报警进行优化管理,首先要对报警数据进行收集,具体的内容如下:

· 收集工厂中SCADA系统报警和时间日志;

· 利用诊断工具处理收集到的数据;

· 回顾历史事故情况,标注重要事故;

· 收集设计和实施文档、程序以及HAZOP信息。

收集完成这些数据之后,需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完成归档,把报警分为:

· 常驻报警数量;

· 厌烦报警数量;

· 无响应报警数量;

· 停用的报警。

同时分析归纳同类报警的报警频率,列出报警的平均报警率,列出优先级设置不合理的报警,辨识出特定时间段或区域严重等级,对这些不合理的报警,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对报警进行合理化改进,对报警进行变更,使其使用与目前的装置运行。

2) 报警优化

步骤一:找出不合理的报警之后,需要对这些报警值进行优化变更。针对不同级别的报警值变更,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不同的关注度,但是均需要仔细讨论变更前后的工艺参数变化,识别出场景可能发生的危险,判断出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找出正确快速处理报警的办法。使变更后的报警更加合理有效。去除和新加的报警比之变更的报警需要更为慎重的处置方式。

步骤二:将这些不合理的报警进行进一步的归类,确立报警性能指标。

装置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报警,需要对该报警进行仔细的记录和分析。记录中的内容应包括:报警的具体位号和位置,报警时间,分析报警原因,处理方法,恢复至正常操作的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得出,如何避免该报警的发生,是否有类似的报警等内容。每天汇总各个班组的报警记录,将报警按进行分类,以每1~2周为一个周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起对超载和不能接受的报警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优化变更。从而提高报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使装置平稳安全长周期的运行。

每天各个班组的记录汇总之后,制成饼图、平均报警率、最大报警率、TOP10报警等等,对全年装置报警优化成果进行分析,方便存档、年度总结和制定未来的运行和管理计划。

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无论设置多么可靠的报警、多么精良的设备和良好的安装,如果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不能满足要求,突发情况的处理手段不到位,紧急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响应不清楚。那么再好的装置、再准确的报警、再充足的响应时间也无法保证装置平稳安全的运行。

如今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工艺参数、报警和联锁多达几百上千个,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员工普通的操作技能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对报警及联锁时的响应即异常工况的处置。

应急演练的仿真度高低和演练方案的好坏决定了一次应急演练的效果,重视每一次的演练,才能让员工在真正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做出最正确的应对,降低事故发生的后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装置能够平稳安全长周期的运行。

4) 控制措施

对于通过平均报警率、最大报警率、TOP10报警等诊断出的重点报警,可采取报警分组、状态预设值、延迟、防抖动、单线显示等智能手段实现报警的抑制。例如,“一开一备”泵出口流量报警,可将泵的运行状态设作为报警触发的预设条件,在非运行状态报警自动为消除状态,如下图所示。

图表10泵流量低报警抑制方案

5) 人机界面优化

通过每一个风险场景的响应时间和风险严重性等级,我们能够将每一个报警进行分级。对分级过后的报警进行管理,从人机界面的角度,有如下方法:

· 针对不同级别的报警,我们可以用报警颜色来加以区别(如,红、黄、绿),便于操作人员在众多报警中,准确且及时的处理紧迫性较高的风险,从而稳定装置的运行;

· 对于不同级别的报警,我们可以在报警声音上加以区别;

· 不同级别的报警复位要设置不一样的要求,对紧急性高的报警,要提高复位的要求,防止操作人员麻痹大意,对报警进行了复位而未进行操作上的调整,可以通过增加确认对话框等手段来实现。

4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多种风险分析方法的有效结合,提出了风险分析体系的概念,极大提高了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并以实际装置为例,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设计在役阶段装置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目前国内报警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现有规范中内容仅为一些概念性信息,在设计及运行维护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及技术支撑。本文深入分析SCADA 1167、EEMUA 191及ISA 18.2等标准要求,对现有标准中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分析,报警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全生命体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上至企业决策者,下至普通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发挥更加深远的意义。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安全随行》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扫上方二维码,给自己一个体验最好的安全群机会

欢迎加入上万安全群友认可最好安全群社之一

(免费、无商业、无套路、安全人互助)

点击阅读原文自由查找、下载海量安全资料丨“分享”在看支持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全随行幸福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