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观涛 刘青峰:皇权的放大——宦官与外戚干政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吃果读书 2022-08-23


皇权的放大

宦官与外戚干政

文:金观涛、刘青峰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吏治最腐败,王朝面临全面崩溃之日,也就是外戚、宦官专机之时。翻开二十四史,吕氏夺权,武则天篡位,慈禧临朝等等外戚干政事件屡见不鲜。

再以宦官专权而言,从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东汉十常侍乱政,唐代高力士弄权,到宋代童贯统辖禁军,明朝魏忠贤大肆淫威,再至晚清李莲英飞扬跋扈,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

历史上,外咸和宦官对一体化调节破坏大多起加速作用。为什么外戚宦官干政意味着一体化的自发破坏呢?从官僚政治结构来看,外戚和宦官本是一体化结构的异物。他们的来源与一体化结构是不相容的。

封建官僚是经过一定的仕途选拔出来的儒臣。他们有相当的封建文化素养,又经过国家机构的统一选拔,方能入仕参政。而外戚与宦官则凭着自己是皇帝宠爱信任的人,便参与朝政,从最高层干预国家政治生活,这本身就意味着一体化结构的破坏。它使得儒臣与外戚、宦官在维护一体化还是破坏一体化的立场中,处于天然对立状态。这一点,外戚和宦官心里也很清楚。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追求与其相应的经济利益,他们总是要包围皇帝,设法使皇帝远离儒臣。
   

唐代有个名叫仇士良的大宦官,告老还乡时就对其他宦官传授了盗用皇权的策略。他说,侍候皇帝的要点就是不能让皇帝有闲暇。皇帝一有空必读书,接近儒臣,这样"否属恩且薄而权轻矣"。应该用声色犬马、宝物财货"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皇帝一旦沉溺于享受,那么使"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正因为外戚和宦官是一体化内部的异物,所以外戚和宦官的权势膨胀到相当程度以后,他们就势必和依照宗法一体化结构组成的儒臣不相容。这时,他们便会越发利用权势提拔亲信,进一步破坏一体化结构。这样做的结果是,加剧矛盾,加速吏治腐败,最终酿成内乱。
   
东汉的党锢之祸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朕,外戚窦宪便总揽大权。窦姓亲属及其党徒纷纷出任朝官与地方官,造成大批儒生不能入仕的局面。

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杀了窦宪。结果宦官集团又借翦灭外戚势力之机,掌握了朝政大权。宦官当权后,大事镇压杀害儒生,制造党锢之祸。以后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的斗争持续不断。


继外威窦宪--宦官郑众之后,还有外戚邓�--宦官江京、李国--外戚阎显--宦官孙程--外戚梁冀--宦官单超,一直折腾到东汉灭亡。
   
唐代自公元820- 826年,七年之中,就有宪宗、敬宗两个皇帝为宦官所杀。自唐宪宗82O年被杀到公元903年,唐代共有八个皇帝,除敬宗一人是以太子继位外,其余七人全是各派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这表明唐代后期,一体化结构已被宦官干政所破坏了。

明代司礼太监刘瑾专权,于1508年将三百多名国家在职官员投入狱中,1509年又剥夺了六百七十五个官员的诰勅身份。刘瑾破坏一体化结构可谓肆无忌惮。他夸口说:"满朝公卿,皆出我门"。

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更是不可一世,被他的走卒呼为"九千五百岁",各地修建生祠供奉。魏阉官僚们,也以镇压东林党人为能事,把东林人士和一些正直不阿的文臣武将编入名册,加以杀戮或免职。
   
这些情况表明,外戚与宦官是宗法一体化结构之外的势力。他们在得势时便要挟制皇帝,打击儒臣,破坏一体化结构。这时,就会出现政治不稳,危机四伏的局面。
   

既然外戚和宦官是明显破坏一体化结构的力量,那么,这种力量为什么会夹杂到一体化中来,并且必然膨胀呢?关键在于,外戚和宦官是由皇权的放大而带入一体化结构的。皇权尽管在一体化结构中担负着不可取消的调节使命,但皇帝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与其所担负的调节任务不相称。

朱元璋总揽大权后,每天要批阅奏章一百四十余件,此外还要处理几百件政务。控制论专家艾什比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调节能力,最大不能超过他所能堵塞的系统变异度。也就是说,不能超过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选择能力。皇帝为了放大自身的调节能力,不得不依靠某种力量。
   
外戚虽然不是皇统正宗。但他们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宦官地位低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又是皇帝左右的近侍和耳目。因此,皇权利用外戚、宦官来监督控制官僚机构也就是一种不可避兔的选择。

从短期看来,它可能是有效的,这两种势力也还可以处于皇帝的控制之下。但长期使用的结果,就必然造成一体化结构自身的破坏,甚至皇帝本人也成为傀儡并身受其害。这是一种历史的意志。只要存在绝对皇权的调节作用,那么不管皇帝多么英明、多么警觉,宦官或外戚专权总是要出现的。
   
宦官为害最烈的要算明代。可是明初对宦官干政防范也最严。朱元璋鉴于历史教训,曾经制定了严禁后妃、宦官干政的法规,以绝后患。

洪武5年在宫中悬挂刻有训戒后妃条例的红牌,明文禁止后妃问政,洪武17年又颁布了"祖训",在宫内置高三尺的铁碑,上铸有"内目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规定宦官不得任文武官,请官也不得与宦官有文件往来,宦官官位不能超过四品,并不准其读书识字。


朱元璋在制度上堵绝外戚和宦官干政,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了。但后果又如何呢?由于无限君权和皇帝有限调节能力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这就使得宦官和外戚二者之中总有一个成为皇权延伸的借用力量。

明代外戚干政的禁令做得比较好,但皇帝不用外戚,就只能用宦官。宦官干政就必然越来越猖撅。
   
朱元璋死后不久,这些祖训禁令对子孙就没有什么约束力了。明成祖因夺取皇位得力于以宦官充当耳目,对宦官便"久乃称肺腑矣"。英宗是太监王振一手抱大的皇帝,成人后便很自然地要依靠王振处理朝政。永乐以后,宦官的地位也起了变化。他们由受吏部领导,变为监视吏部,掌升选差遣之权了。

宪宗时增设新的特务机构"两厂"一事,很可以说明皇权放大与宦官干政的内在联系。当时,已有特务机构东厂、锦农卫了。但宪宗仍疑心重重,怀疑身边的人和外间有勾结,便另设西厂,专门刺探外臣与民间活动,委心腹大太监汪直任头目,闹到天下知有两厂而不知有朝廷,只怕特务头子汪直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

东、西厂之间也有矛盾。皇帝大可利用这些矛盾,监察控制官僚机构。宦官势力趁势发展。到明代末年,一体化调节能力完全丧失,最后土崩瓦解了。

本文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我是20岁去北京,40岁到香港,60岁来台湾。”金观涛老师如此概括他的人生。

◎ 20多岁的时候,在文革“武斗”最严重的时候,他开始对正统思想的反抗。
 
作为北大科研做得很牛的理工男,金观涛这样回忆道:“变动的大时代促使我开始思考历史、人生和哲学。如果没有文革,或者文革推迟在十年以后发生,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以往的阶级与物质决定论,在他看来无法解释历史。他开始用系统演化论的思想去反思,这就是写作《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缘起。

“一旦被人发现,就要坐牢。”但是他和他的灵魂共鸣者刘青峰老师还要写,当时把写好的文章藏在他们一位农村同学家中的米缸里。
 
最后书出版了,顶着极大的压力。影响力很快辐射到大陆以外,台湾很快就有了各种盗版。台湾读者看到这样老辣的文笔,甚至还以为作者是胡适那代人。
 
用许小年老师的话说,这本书“解释中国为什么跳不出封建-帝制长期循环延续,做出了很大贡献”。本书不是用阶级马列史观,而是用系统演化论的思想,把中国政治、经济、观念子系统之间的互动耦合研究了个遍,极具反思雄辩之力。
 
读金观涛先生的书,常有相见恨晚之感。原因就在这里。整个历史的演变、历史子系统之间的互动耦合、演化的关系,思想的勾连,都给读者做了庖丁解牛式的解读。


◎80年代,金观涛老师主编了“走向未来”丛书,丛书不但启发了一代读者,而且培育了一代学者。很多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出过书的年轻人,由此发端,进而成为学界名家。
 
在金观涛老师看来。80年代是和五四一样的思想启蒙时代,没有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今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但遗憾的是这两次启蒙运动都没有完成。
  
“近二十年来,我和青峰一直顺着八十年代提出的问题一步步往前走。”
 
80年代末,金观涛、刘青峰夫妇被迫留在香港。先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后被台湾国立政治大聘任。尽管颠沛流离,但在此期间他们始终没有停止思考。
 
1993年金观涛老师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在香港出版,力图重新勾勒中国近现代发展线索;
 
2000年《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第一卷出版,检视了二十世纪席卷中国的革命乌托邦和中国大传统的内在联系。

接着金观涛用了10年时间,建了含一亿两千万字的文献数据库,完成了《观念史研究》一书,通过描述“权利”、“个人”、“公理”、“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现代政治观念在中国的引进、演变全过程,,则力图搞清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对西方现代思想重构,并最终走向了激进的乌托邦主义。
 
如此费时费力,金观涛老师没有丝毫退却,“不了解这些重要政治观念,就无法理解支配二十世纪中国人的政治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建构和解体方式。”


之后,金观涛老师进而对中国思想和观念史做了详细研究。了解中国转型的困难,就得了解思想和社会的互动,是为《中国思想史十讲》的主题。
 
表面上看,这些研究都专业性极强的研究,但其内核都是指向八十年代启蒙时期尚未解决的大问题——直指当下批判精神和道德丧失的根本危机。
 
历史是可能被遗忘的,当社会矛盾激烈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丧失历史记忆和反思精神,人们就很容易满足那些提供片面而最简单答案的思想,这时就可能重犯历史错误。
 
告别决定论的思维方式,从系统演化论的高度打通历史的关节,拥有一种一种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路径,理解当前的转型困难。强烈推荐金观涛,以及金观涛、刘青峰伉俪的著作,本本都很有启发。
 
为此,吃果读书强烈推荐金观涛、刘青峰学术伉俪绝版作品:《开放中的变迁》《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先知书店有幸获得金观涛与刘青峰亲笔签名藏书票,藏书票是二位学者伉俪从香港寄来,十分难得。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绝版独家书。

延伸阅读:

林达:离去的是一个时代

他的书,读几遍都觉得不够

钱理群是这个时代的“堂吉诃德”

杨奎松: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

沈志华:跌跌宕宕,与档案纠缠一生

学生的回答,让他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

金观涛与刘青峰:一对神仙眷侣的学者生涯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