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猪拱白菜”学霸现状令人唏嘘,网友:考上985后,人生全是下坡路

志愿云
2024-08-09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树妈妈 ,作者小树妈妈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志愿云官方公众号

作者:小树妈妈
来源:小树妈妈
ID:tree2050

前言(与正文无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志愿云建立读者群啦!群内福利多多,欢迎大家长按文末二维码加入群聊,我们一起阅读、思考、成长~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三年前那个因为一场演讲,被骂上热搜的衡水高三生张锡峰


起因是他在《超级演说家》演讲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认真看过演讲全文的朋友都知道,孩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表达不太准确。

他说的白菜,就是大城市的学习资源。


只是这句话单拎出来听,怎么都有些刺耳,所以这段视频放出来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说他不尊重女性,是潜在“凤凰男”,也有人说他表情扭曲,是衡水教育的受害者。



我看新闻的时候就在想,一个17岁的孩子,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心理是否能承受得住?

万幸的是,这些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大影响。


那年,张锡峰拿到了674分的好成绩,位列河北省第228名,考上了浙江大学,也就此消失在公众视野前。



三年过去,张锡峰再次接受采访,看完他的现状,我心里还有挺多想法,想跟大家分享的。


关于网暴:
当一个普通孩子
遭遇舆论攻击


提起三年前那场网暴,张锡峰没有被压垮,反而是笑着回忆的。


他说:因为当年衡中是封闭式的,不让带手机,自己是高考考完后,被媒体围堵,才知道舆论发酵得这么严重。



对之前引发的争议,孩子也做了解释:


自己确实是农村孩子出身,中学转学后,感受到了自己和城里孩子的先天差距,想奋起直追,这才有演讲稿里的“城市里的白菜”。


但他当时从没有声称,自己家穷到吃不起饭,或是家徒四壁之类的。


就像当年那篇演讲开头,他反复强调的那样:

“生在普通家庭,长在普通家庭,一张普通的脸,普通的成绩,想着普通的事情。”

张锡峰没有立人设,确实也有表述不准确的问题,但让他陷入舆论漩涡的原因其实也挺复杂。


比如那句引发争议的话,孩子可能没有想到,但节目那些层层把关的人一听就知道,它会带来多大的流量。


所以节目组选择了一放到底,把一个即将高考的孩子推到聚光灯前。


而且是在高考前夕,这么关键巧妙的时间。


张锡峰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虽然高考没有受影响,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别人看见他,就会喊着“土猪土猪。”


虽然他说,只会把这件事当乐子看,但说完全不受影响,还是不可能。


那场风波后,他对演讲已经有点抵触,再没有参加过类似活动。


我经常会提醒自己,也告诫孩子:


现在有这个社会,有太多热点调动情绪,发声又变得特别容易。


但隔着一条网线,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未必是事情全貌,也无法客观评价别人。


老话说:人言可畏。你以为你只是说了一句话,但每个人都如此,对承受者来说,就是千军万马的“心灵踩踏”。


发出任何声音前,尤其是批评和指责,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尤其是面对还没长成的孩子,不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关于高考:
带来的只有痛苦
现在只想“躺平”


张锡峰这条采访下面,我看到很多网友说:


小伙子气质平和许多,但感觉他眼里没光了,当年的热血也被磨平了。


其实很多孩子高考后,都会有类似情况,甚至还有个专门的词形容这种状态,叫空心病。


张锡峰虽然远不到生病的程度,但对高考的看法和生活态度,确实和演讲时的激情澎湃相去甚远。


他说:

“高考留给我的没有乐趣,没有钻研的快乐,只有痛苦”。

“我现在的状态跟水豚差不多,活着挺好,死了也没事。”


其实只要经历高考,孩子基本都要吃苦受罪,为什么有些孩子依然奋力向前,有些娃就萎靡颓丧呢?


我觉得区别就在于,他们当时是怎么看待高考这件事的。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到达谬误”,意思是:人很容易把一个目标,错误地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案。


就比如张锡峰,他说自己也想素质教育,也想像大城市孩子一样,快快乐乐拿到好成绩,为此披星戴月地学习。


事实上,素质教育从来不是跳跳舞、唱唱歌就好了,不管资源多少,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考上好大学,也只是弥合阶层差距的第一步,后续还要付出很多努力。


再比如,老师父母总说:等考上大学,一切就都好了。


如果孩子把目标想象得太美好,等实现之后,理想和现实产生的落差,就很容易让他们心态失衡。



想考好大学没有错,孩子树立功利一点的目标,也无可厚非。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能帮孩子撑过去,那都是好的驱动力。


但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幻灭,我们也有必要提醒孩子:考上好大学,不是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活在当下,拥有从现实中感知幸福的能力。



比如帮他们找一些热爱的事情,比如画画、舞蹈……只要她喜欢,能感受到快乐就好。


甚至享受一顿美食,一场露营或旅行……


这样,孩子才不会因为阶段性的目标实现,陷入到虚无中,才能拥有可持续向前的动力。


关于专业选择:
后悔报“计算机”


在这次采访中,张锡峰也聊到了自己的专业。


他说自己当年一心学习,压根没有想过自己做什么,报志愿时想着赚钱,就选了浙大的计算机专业。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了解过,计算机也算浙大的王牌专业了,行业地位仅次于清北,就业方面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但读了三年,张锡峰觉得自己当时挺盲目,现在挺后悔的。



原因就是,他不喜欢计算机,不喜欢一天到晚坐着写代码。


但他又没有特别喜欢的事儿,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特别希望有人来“仙人指路”。



这种纠结之下,张锡峰对自己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活成自己所期望的样子。



张锡峰的这个状态,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叫“考上985后,人生全是下坡路”

那些昔日的学霸,在进入社会后或是被就业现状摧残,或是在不喜欢的岗位上熬生活。

被残酷的现实打回原形后,才意识到学生时代凭借成绩过着的众星捧月的生活,不过是镜花水月,自己最终不过是个普通人。

我觉得这也是孩子走入社会前,一种很常见的状态:就是过分的理想主义,过分追求人生的意义。


他们既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想能赚到钱,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被普世价值观所认可。


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做到这些。


大多数人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几乎也不存在完美的理想工作。


人,要慢慢学着为了喜欢的部分,去忍耐不喜欢的部分。


当然除了忍耐,也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帮孩子克服这种心态,尽量爱上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将就。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讲的就是如何帮孩子喜欢自己的工作。


作者在里面提出一个观点:热爱工作是结果,而不是起点。


当一个人能做好一件事时,它或许自动就会变成你热爱的工作。

如果你能感觉自己擅长这件事,就有了胜任感。


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很重要,赢得别人的认可,或者挣了钱,为家人做出贡献,就有了自主感;


如果你表现出色,与领导、同事建立好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归属感。


发现没有,一切的源头都是先精通,有了付出的过程,才有了收获的喜悦。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

“想要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我不能说,精通一件事,百分百能让孩子爱上它,最起码,孩子不会因此而内耗,活得太过痛苦。


我很喜欢这段采访里,张锡峰的最后一句话: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浪浪山,不好翻。


现在看来,每一条路都能走,并且走得很精彩。



是的,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你可能因为一些事愁得五脊六兽,但过段时间回头再看,也能云淡风轻。


那些短暂的迷茫和失意,将来都会成为成长的养分,让人不断进步。


张锡峰今年才大三,二十岁出头,人生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可能性。


让我们衷心祝福他,冲破混沌,大胆向前走,走出一片坦途。


——END——


作者简介: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树妈妈,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董宇辉,危险了

她是“姨太太”专业户,嫁给初恋后丁克10年,儿子随自己姓,潇洒人生让所有人羡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愿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