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首提防“内卷”,破解关键在哪?

桃花岛主 重庆瞭望
2024-09-08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通稿中,“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说法格外引人注目。

各行各业苦“内卷”久矣。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行业以创新之名行恶性竞争之实,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市场秩序,让合理成本、合理利润进入不合理状态,客观上成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阻碍。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推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地指出了这一问题,值得深思:这些不合理、非良性的内卷,根子究竟在哪?破解的关键在哪儿?鼓励壮大创新,重庆的优势又在哪里?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带的景象王加喜 摄/新华社‍‍‍‍


中央向“内卷式”恶性竞争开刀,刀锋所指的是低层次的,甚至是无效的“内卷”。

“内卷”在人类学意义上,指的是同质化的、未有突破的、非理性的精细化、复杂化的消耗,延伸到经济领域,指的是大张旗鼓地耗费时间精力和物质,却未能带来真正先进的、高质量的、有效的提升。

一言以蔽之,“内卷式”竞争看似忙忙碌碌,却并未带来真正的技术创新、产业革新,甚至有的产业被迫陷入没有计划、不分轻重的“事务主义”

比如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上游企业靠的是向下游经销商压榨合理利润,更有甚者偷工减料、悄悄减配。质量安全大过天,这样做毁的是自己的商誉,危害的是群众利益。

还有的地方“招商内卷”,以不切实际的优惠条件吸引企业,给企业承诺过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造成越招商财政越紧张的乱象。这样的“内卷”可谓得不偿失。

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反“内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创新破万“卷”,破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变革。

创新不是一件容易事。挑起价格战、消耗战,往往不是企业想“恶性竞争”,而是在“市场红海”求生存的无奈之举。作为市场主体,如果只懂得在存量市场“困守孤城”,往往会陷入“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自毁式竞争,反之,唯有开辟全新的赛道、开拓“新蓝海”,才能进入高水平的竞争状态。

▲2024年3月14日,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商显MLED生产线上作业曾清龙 摄/新华社‍‍‍‍‍‍‍


创新之路如何走?不妨看看先行者的例子。


看看深圳,全社会充满了尊重企业家、尊重原始创新、尊重市场规律的风气。政府与企业用边界意识划定角色,用法治意识解决问题。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叫得响、卖得出、立得住的品牌与行业自然会向光生长。

再看看合肥,布局有长远价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扭住人才与科技两个“牛鼻子”不放松,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功到自然成。

反对“内卷”,唯有主观上谋创新、实践中讲方法、客观上求实效。

小到一个行业、大到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持之以恒、常保后劲,都需要高站位的主动作为。

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近年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作用。

站在今天的历史时点上,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经达到2.52亿人,人才储备已具备相当规模。如何利用好现有人才,继续培育更加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人才,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想摆脱“内卷”,就要大胆创新,不畏风险,进入“内涵型增长”的新轨道。

不久前的三中全会,更将创新摆到突出位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用大篇幅论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联动的创新思路。创新,就是要更加深入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有效地形成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发展。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支持两类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是指在创业之后成功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本就来自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业,重点关注在成长潜力大、未来估值高和创新能力强上。事实上,两类企业的内涵都离不开创新和风险两个词。

有创新就有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但伟大的产品、崭新的行业正来自一次次不断创新的试验、一家家勇于创新的企业。既然认准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发展,便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换言之,越难越要尝试,越难越要鼓劲。



▲2024年3月14日,工作人员在长安汽车重庆渝北新工厂焊接车间作业记者 王全超 摄/新华社‍‍‍‍‍‍‍‍‍

重庆如何以创新破万“卷”?答案首先是因地制宜。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了解了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情况。这两点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

“416”科技创新布局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与科研,这是摆脱“内卷”的源头活水。到2023年的过去5年,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增长1.9倍,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6倍和2倍。

未来,如何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做贡献,支撑起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的重庆科技品牌,助力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依然需要大踏步地探索。

其次是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久久为功。功率半导体产量跃居全国第三,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至全国第四,航空风挡玻璃、微晶纳米电子玻璃等先进材料填补国内空白……今天的重庆,在现代制造业领域闯出了一条符合市场需求、顺应高质量发展、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子。

从两江新区到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资源总量,充分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重庆该做的、能做的、在做的,还有很多。

最后,还要下真决心、办实在事,为创新营造浓厚氛围。作为企业主体的服务员、市场规则的监督员、创新发展的助力者,重庆各级政府要调动更多资源力量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倾斜。

在质与量都筑牢一定基础的前提下,重庆更要认清: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

这就要求重庆把握住较好的科技创新基础、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和丰富的技术应用场景,在吃透重庆优势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新质生产力“人才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作为一座具有光荣传统、变革基因的大都市,重庆靠着闯劲、钻劲与韧劲,一定能够在更多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这不仅是为重庆未来发展探索新路,更为摆脱“内卷式”恶性竞争交上一份基业长青的时代答卷。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周宝琴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重庆的优势在哪里?

  巴黎奥运会,看见元气满满的“她力量”

●  用改革激发企业家精神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