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12个小时“王沙会”,有何看点?

九万里 九万里 2023-11-07
上周末,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进行了12个多小时的“马耳他长谈”,再次引来了世人瞩目。
王毅与沙利文会晤
中美每次互动,都能引来世人的关注和解读。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正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十字路口。
在百年变局中,中美两国能否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能否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系到世界人民的利益。
从这次“王沙会”能看出点什么呢?
延续性:沟通很必要。
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于2021年3月,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了首次高层战略对话。
随后两年半时间内,中美关系如坐过山车般起起伏伏,但两国战略对话却始终未断。
中美保持沟通十分重要
近三年来,中美两国外交核心团队一直以每年两次的频率,保持着战略对话,除安克雷奇外,先后在苏黎世、罗马、卢森堡、维也纳、马耳他进行会晤。
但耐人寻味的是,前后六次会晤中,五次都是在第三地举行的,而且会晤前都没有对外界透露消息。
很显然,中美都不想让外界的喧嚣打扰到双方的磋商。
而且,每次会晤时,双方均强调保持沟通渠道顺畅的必要性和有益性。
实质性:目标很明确。
中美两国战略磋商频率未变,但每次会晤的耗时却越来越长。
今年5月,王毅与沙利文在两天之内谈了10个小时,而此次两人的多轮会谈竟然超过12小时。
双方会谈从双边关系到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从亚太局势到乌克兰、朝鲜半岛等问题,越谈越广泛。
双方持续不断地广泛磋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接触对话、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
当前,随着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拉开序幕,美国两党很可能又拿出“内病外治”的“老偏方”,在选战中打“中国牌”,让中美关系面临“躺枪”风险。
中美在此节点再次战略磋商,将有助于避免美国内选战“误伤”中美关系。
坦诚性:红线很明确。
中方对这六次会晤的评价一直未变,即坦诚性、实质性、建设性。
美驻华使馆新闻稿对今年两次中美战略磋商的评价用词也与中方一致。
那么,双方的坦诚性表现在哪儿呢?
以这次“王沙会”为例,王毅与沙利文磋商时花费时间最多的问题是台湾问题。
王毅当面对沙利文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方必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落实不支持“台独”的承诺。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
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方对美方说得很直白,没有拐弯抹角、藏着掖着,而是亮明底线、划清红线,让美方没有“战略模糊的空间”和“战略回旋的余地”。
随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临近,美“以台制华”与台当局“倚美谋独”,可能会更加明目张胆。
如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再“犯糊涂”,不仅会让台海局势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建设性:任务很艰巨。
外交部通稿称,双方将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
拜登政府一上台,几乎让中美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各种对话和战略磋商机制都停摆了。
这三个磋商,或许能为中美畅通沟通渠道打开新模式。
世人很关注“王沙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距离11月15至16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旧金山非正式会议,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外界关于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的猜测越来越多,但“王沙会”并没有揭晓谜底。
中方对美政策不是“谜”,我们一直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美国对华政策却显然充满着“两面性”,一边振振有词地说要“装护栏”,一边迫不及待地“拆护栏”;一边面对面搞对话,一边在背后撂狠话。
显然,中美关系“轻舟未过万重山”,仍将面临着“杂音噪音啼不住”的现实考验。
只有相互尊重、相向而行,中美关系才能重回健康稳定轨道。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往 期 回 顾




   扫码关注“九万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