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末总结】小荷才露尖尖角——2020春夏昆仑期末总结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又到期末总结的时候了,细数这一个学期的点点滴滴,心下欣然,小荷才露尖尖角,昆仑,已经有了些昆仑的样子了。

 

一、疫情单元,我们都在疫情中

 

疫情中,我们从未抽身事外。疫情初发,有无数感人瞬间,我选取典型报道,将孩子们带入真实的抗疫第一线,去感受疫情的无情与承担者的伟岸。在我的理解里,医务人员在战疫第一线,选取疫情面前,不同医护人员的表现,经由对抗疫第一线医生不同表现的探讨,揭秘人性的最幽微处。在对疫情有了感性的触摸之后,再进行理性的探讨,从具体疫情中跳出来,从人的时代性与无时代性的角度探讨人如何战胜时间,真正理解疫情中的众生相。根据这一的思路,我编选了一组文章。

 


经过对这组文章的探讨,孩子们写下了他们对疫情的思考(在疫情中——昆仑疫情文选)。

 


扬同学说:

很多人都说,希望2020能够重启,希望一切回到起点,重头再来。可已经发生的终究无法挽回,我们只能继续朝向未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这将是一个最温暖的春天。

 

墨同学说:

钟南山院士的行为,给了我一种震撼,一种我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感觉到的震撼。

 

当大家同处于黑暗中时,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和黑暗做抵抗,最后迎接光明,而我们这些人,就要去配合他们,或者说去学习他们的精神,像钟南山院士的敢医敢言,李兰娟院士的硬核行动。也许下一个黑暗期,就轮到我们来撑起这片天了。

记得看过一句话:“2003年,全中国保护着90后;2020年,90后保护着全中国。”未来,在我们生命中,可能会有无数个这样的时刻,希望某一天,我们能成为那个撑起天的人。

 

洵同学说:

蝙蝠与人类无冤无仇,人们为了猎奇或某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吃它,去害它性命,它们肯定也会因为同胞的失去而伤心的,而且他们自身也是很无辜。它们所携带的病毒对它们来说是无害的,只要人类不吃它们,那些病毒是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的,现在,人类因为吃它们而得病,并且把它们定义为病毒源头,定义为恶魔,这对蝙蝠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锐同学说:

在疫情中,我们要有自信,要信任国家。有自信,能自信,从精神上无所畏惧,病毒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信国家,信今日的中国,一定可以战胜疫情,目前看,虽然前期有种种问题,可当我们的国家机器真的全速运转起来的时候,问题正在被一一解决,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最后,我们不要轻易出门,即使出门也要做好防护,不给国家添乱。

 

锦同学说:

世界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但每到关键时刻,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挺身而出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我们这个民族,虽饱经忧患,但总是被那些国之脊梁保护得很好,我觉得,这个阿姨,就是这一类人。在这场与新冠肺炎作战的战场上,我们应该感激每一个有所付出的人,要不是他们的努力,现在这场疫情应该还不能控制住。

 

在家虽然不闷,但我还是期待着春暖花开,在阳光下自由奔跑。

 

就这样,在疫情中,我们发声,与世界互动。

 

二、部编教材,慢慢实现新的突破

 

教了一年初一,对于部编教材慢慢有了些理解,对于部编教材的好,慢慢有了些体会。

 

从“人文主题”这个角度讲,以前对于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多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这种知道,更多是一种认识上的领会,而非生命中的悟得。本学期,随着经历日丰,阅读日深,心态日佳,慢慢有了些悟的味道。

 

如第二单元家国情怀单元,《黄河颂》,文化源头的家国,近代抗争的家国,纯以诗的语言表达,澎湃的情感,激动人心,“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老山界》,近代抗争的家国,其中又不乏诗意的表述,那种传达,属于古中国的传统,“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土地的誓言》,近代抗争的家国,其中,满是对土地的深情与赤诚,土地,母亲,长之育之,肉身的安放之所,精神的皈依之处,“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木兰诗》,文化的家国,代代相传,已是共同的民族心理,家而国,国而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这样,为了家,而卫国。“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国得卫,家得安,一番沙场征战,护佑这方国土,还乡,便是家人平安,喜乐和谐。

 

四篇文章,汇到一起,家国情怀。经由这四篇文章,带着孩子们思考脚下这片土地的意义。

 

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土地的誓言>作品选》(脚下的这片土地——《土地的誓言》作品选)中,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的看法。

 


航同学说:

惟愿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承载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墨同学说: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个人认为,只要能爱一辈子的东西,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土地。因为你如果真正爱一个东西,是会对他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的,或者说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可以陪着你度过一切黑暗,找到属于你的黎明,“唯有黑暗,才能使人寻找光明”。

 

扬同学说:

每一个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土地上承载着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可以是最珍重的回忆、最重要的亲人、最固执的梦、最根源的文化血脉……而不论哪一样,都值得我们尽全力去守护。

 

锐同学说:

土地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她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时间一样充满希望。我无法预测未来,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等待,而是做好自己,守好自己心中的那片土地。

 

从“语文要素”这个角度讲,这个学期,对于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技能有了一些新的领会,开始真正地理解并感受到孩子们的“认知冲突”,慢慢可以真正地从孩子们的认知冲突开始,开启一段课堂学习之旅。

 

第六单元,“探险科幻”单元,“语文要素”就是“浏览”,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有所思考和质疑。对于海量阅读关未过的孩子,在“浏览”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实现扫视,跳读能力不强;对于海量阅读关已过的孩子,主要问题则是扫视和跳读不够精确,对于主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有待提升。这样,将“浏览”细分为“扫视”和“跳读”,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围绕这两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在浏览这个问题上,还要帮助孩子们从心理上克服信息模糊所带来的困扰。浏览的核心,便是主要信息的提取整合,要允许存在次要信息的模糊甚至舛误,但孩子们对这种模糊的容忍度,往往不足,这需要我们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在主要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后,便是审辩与质疑,是思维的再次提升,是对文章精华的深度吸收。

 

学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后,孩子们触动很大,一篇长长的科幻文,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茁壮(【教材写作】谁,是我们生命中的绿?——《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


 

怡同学说:

小姑娘一个人在地心,并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她的内心是善良的,是有担当的。

 

墨同学说:

这篇文章,刷新了我对“勇气”“毅力”这两个词的认知。面对绝望,小姑娘选择了面对,选择了继续搜集珍贵的资料。虽然她深知再也不可能重见光明,在通讯中断前,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人,只有为社会献身的时候,才可以拥有那份珍贵的生命意义。

 

锐同学说:

在故事中,最容易让人注意到的就是小姑娘。她被困在了地心世界那个只有小小10立方米的地方,几乎没有获救的可能。她最后一次看世界,就是我带她到那个大草原。那里东西不多,却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是能在地心对抗寂寞的回忆。她的身体虽然被困在了地心,但她的心却一直在活跃着。她用心灵与责任去对抗漫长地心岁月里的寂寞。

 

雅同学说:

这个小姑娘慢慢治愈“我”的精神,我的精神世界本来全是灰暗的,但是有了小姑娘,“我”的世界里多了一点绿色。这是一种久违的绿色,这个小女孩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

 

锦同学说:

小姑娘虽然被困在地心里了,但是,她的心却没有被困住。她还留存着对世界的感情,哪怕再也见不到世界上的任何东西,这份感情也能让她有动力活下去。她的心里有那片草原,那些野花,那几条小溪……虽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

 

而“我”,并没有被困在地心,要是想的话,每天都能看到那片草原。可这又有什么意义?那只不过是一片草原罢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世界却没有感情,这才是真正被困在地心里的人。“我”的心在遇到小姑娘之前,也是被困在“地心”里的,但小姑娘对世界的感情感化了“我”,把“我”的心从“地心”中拯救出来。

 

在那一天的旅行之后,就算是地心,也将无法困住两颗有草原与《月光》的心……

 

扬同学说:

我们说,人有三种存在状态,分别是庶人,智者和圣哲,分别对应着天上的月亮,星星和太阳。为什么庶人对应着比较大的月亮,而智者则对应着星星点点小小的星星?对天文知识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月亮是不发光的,是反射太阳光,而星星是发光的,即使它很小。所以在这里,小女孩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那个星星和太阳,而我自己,原本是月亮,接收到光,于是反射光,我的世界里,也就有了光。

 

洵同学说:

最终,小女孩成了“我”的小女孩,宛若玫瑰,成了小王子的玫瑰。经过驯养,“我”与小女孩,始终遥遥相视,从未分离。

 

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深深震撼了我,原来,一个初一的孩子,可以抵达这样的高度。

 

三、晨诵,慢慢找到诗的感觉

 

这个学期的晨诵,于我而言,实现了一种突破,我慢慢地可以经由一首诗,重回过往,亲历诗人创造诗歌的那个包蕴性片刻,与诗人有片刻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上个学期末,我们连滚带爬地演了《诗经》吟诵剧《爱别离——<诗经>故事》,过程是痛苦的,煎熬的,可能所有的蜕变,都是带血的。结果的呈现,虽说颇多不完美,可对孩子们而言,却是一次实打实的蜕变。

 

扬同学说:

演出结束了,从开始到结束两周多吧,对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算是神速了。想起了以前的老师总结一次戏剧旅程的结束时,总会说这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这次旅程,似乎有些平淡,可能除了欢笑,便是平淡如水,除了晃眼的灯光,便是接近成功的窃喜。不敢肯定这次演出是否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实力并不止步于此,也不应该止步于此,很多人能做的比现在要好得多,但我坚信,在聚光灯底下,有些人可能找回了这学期丢失的一些感觉。

 

锦同学说:

当时,老师想让我演女主,但是我不太想演。因为之前已经上过好多次台了,体验过几次上台的紧张感之后,我认为这回体验不体验也已经无所谓了。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拒绝挑战,因为无所谓也是可以选择上的。现在想想我觉得当初没上有点可惜,太久没上台之后,我发现我还是应该挑战一下的。台词也不多,也不是很难,可演都演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等下学期吧。

 

晨同学说:

到了表演那一天,在后台的时候,我很紧张,可以说快要哭出来了,大脑一片空白。到我吟诵了,我上台,我的手一直在发抖,而且我一直在祈求不要出差错,不要出差错,但到了第三第四首的时候,还是出了差错,我忘词了!但我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方法回头看了一眼。结束了之后,一群老师上来要与我合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出了差错,但是老师们竟然一点也不觉得我演得不好,我也就放心了,让我最想不到的是,我们的声乐社团老师竟然来邀请我去她的社团,我真是受宠若惊。结束了之后,回到班里,我激动的心情还是没有放松下来,这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表演,还没有缓过神来吧。

 

航同学说:

来到贞元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从刚开始的打闹,到后来的逐渐慢慢变好,这经过了我们这间教室中所有人的努力。虽然在这次演出过程中,出了一个又一个小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成功地把这部剧给演下来了,而且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成功的。

 

就这样跌跌撞撞,一个坑一个坑地往外爬,我们的《诗经》晨诵渐入佳境。本学期,我们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整个《诗经》晨诵之旅,五十余首《诗经》,我们一一触摸。最后一次《诗经》写作,孩子们的文字,令我讶异(带着《诗经》,筑居思唱——《诗经》作品选)。

 


扬同学说:

《诗经》,中国先民在这片大地上唱响过的篇章。记叙的可以是琐碎的小事,也可以是悲壮的历史,可以是你情我愿的唯美爱情,也可以是父母已去我独留于世的大孤独。

 

《诗经》的故事可以是一个人的,也可以是一群人的。时光轮转,岁月苍茫,故事的主人早已逝去,而《诗经》所讲述的故事却由一代代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情感却未曾改变,看一看《诗经》中的爱情,《诗经》中的苍茫世事,《诗经》中的孤独,《诗经》中的太平盛世,《诗经》中的历史。那么现在就走进这些诗经所讲述的故事。

 

锐同学说:

我们再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上讲一讲。首先从最基础的文字上来讲,《诗经》中有很多生僻字,有可能这些字在那个年代并不生僻,那个年代的人活得就是那样地精细,要给每一种植物命名,给每一种动物命名。除了生僻字,她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有可能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吟诵,所以《诗经》中有不少没有准确意义的语气助词。最后,再从《诗经》整体的段落的艺术手法来来看一看。《诗经》中记叙故事以及抒发感情时一般都有一个介质,比如在《关雎》中,在讲述一段爱情路程的时候,介质便是荇菜,从第二章开始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有“参差荇菜……”,而且有一部分《诗经》,各段落之间的结构内容都有联系,或平面展开,或层层推进,再配合上之前讲到的语气助词,就使得《诗经》吟诵起来朗朗上口。《诗经》,具有十足的文化魅力,美感。

 

墨同学说:

比如,在某件事上我的观点和大家的观点不一样,没有一个人理解我的观点,并且还反过来嘲讽我时,这时,我受尽了委屈,“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像这种真正没有人会理解你的时候,不妨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或许,在诗里面,你会遇到一个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人,或许,那首诗在某种时刻会成为你唯一的“支柱”。

 

锦同学说:

《诗经》中有几首诗是关于婚姻关系的,但是几种婚姻关系不太一样。

 

第一种关系,就是《葛生》中的依附型婚姻关系。诗中把女子比喻为葛,一种爬藤植物,把男子比喻为楚(棘),一种灌木。藤爬在灌木上,如果灌木死了,藤就只能爬在地上了,也就是说,如果女子失去了男子,就过不下去了。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女子是极为被动的。

 

另一种婚姻关系,是《女曰鸡鸣》中的关系,也就是合作型婚姻关系。其实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个夫妻日常生活的小场景,女子叫男子起床打猎,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很幸福的,男主外女主内,共同合作,创造了一个家。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女子与男子的地位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我认为在这两种关系中,合作关系是更好的,但是在古代,很难有这种关系,女子往往就像男子的附属品一样。

 

就这样,在昆仑诸君的心中,埋下了《诗经》的种子,至于未来,交给岁月。

 

结束《诗经》晨诵之旅,便是“百花课程”。对“百花课程”,重新进行了编选,共涉及十五种花(兰花、迎春花、木兰花、油菜花、杏花、桃花、梨花、樱桃花、樱花、海棠花、丁香花、杜鹃花、牡丹、荠菜花、苔花)九十余首诗。十五种花,大致按照花开次第为序。每一种花的选诗,大致遵循自然之花、情感之花、哲理之花、文化之花的分类进行编排,每一类花的几首选诗,又大致从不同侧面聚焦到某一定点。如果讲,小学阶段的百花课程,强调顺觉,打开孩子与周遭自然世界的联系,去发现自然中“哇”“呀”“啊”的时刻,那初中阶段的百花课程,则是开始逆觉,开始将自然界纳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中来,带有一种自省与反思。就这样,在浅吟低唱中,我们邂逅百花(【昆仑百花】聆听每一朵花开)。

 


航同学说:

花,多么美丽动人。每一首诗都传递了作者对这花的一种情感,一种他们自己的看法。而每朵花都有千百首属于它们的诗。读一首首诗,是与古代的人的一种交谈,是一个与世界交互的过程。

 

雅同学说:

迎春花为什么叫迎春花?因为它是在早春开得最早的花,所以它不用担心其它花与它争艳。它的颜色和香味都是如此迷人,花后更是娟娟可人。迎春花开的时候,也是自己的心上人归来的时候。

 

扬同学说:

当一种花,被赋予了一个时代的情绪的时候,这种花,便成了那个时代的符码。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那个时代的符码。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符码,又是什么呢?

 

锦同学说:

张九龄、李白和宋徽宗,都经历着各自的人生风雨,他们都有着不同的面对方式,无论怎样面对,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将之诉诸于诗,便是不同的表达。我发现,每一首诗所表达的,已不只是花那么简单,背后,是一个诗人的心。

 

百花课程之后,便是落花课程。青春的生命与落花相遇,便是冥冥中的契合。经由这段晨诵之旅,带着孩子们一起叩问生死,追寻生命的意义。

 

十七首诗词,七次晨诵,一段穿越之旅。落花课程的写作,在我看来,是本学期写作的最高峰,除一个孩子请假外,剩下的九个孩子个个有作品,其中,有六个孩子有整篇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感谢茉莉老师,是她,一改孩子们的作品(【落花课程】梦里花落知多少——落花诗作品选)。

 


墨同学说:

《如梦令》里,有一句千古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叶子是绿色的,肥,丰满,多,大;花是红色的,瘦,小,少。经过一个晚上,花瓣少了,叶多了,更绿了,也就是绿肥红瘦。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肥和瘦,来表达了花与叶的多与少,这个角度非常有创造性,用此来将雨后的花描写得淋漓尽致。我记得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李清照虽是女子,但是她的酒量却比许多男诗人的酒量还要大”,酒量大小不好说,但这种诗情,真的超出太多人。

 

晨同学说:

林黛玉在落花时节自己在家中一个人默默地伤感。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家中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而且还一直住在别人家,时间慢慢积累出来的一种感觉,直入骨髓。

 

黛玉葬花,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认为她的那种寄人篱下的伤心感情没有办法找人去诉说,就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花瓣里面,然后把花瓣埋起来让这些悲伤的情绪永远埋藏在地底下。黛玉的这种做法和我曾经读到的一段文字比较相似,是新海诚文章中写的,要变得温柔和强大,就算哪天突然孤身一人也能平静地活下去,不至于崩溃。

 

怡同学说:

落花诗里,我最喜欢王维的《辛夷坞》。是因为我觉得这首诗的名字非常像我的名字,而且老师每次读这首诗的名字的时候,我总以为是老师在叫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树梢上的玉兰花,悄然而放,山崖寂静,杳无人烟,刹那花开,刹那花落。开落的是花,又何尝不是天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雅同学说:

花落了,可以再开,我的春天,我美好的青春,时光里的人都没了,那还剩什么呢?可能还剩一个身影,向死而生,踽踽独行,落花如梦凄迷……

 

洵同学说:

我希望花永不落,人永不散,容颜永不老。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人都有权利怀有美好。在这花开的年华里,我们也会有那些浪漫的时候,就如那松软的沾着露水的草地,那炙热的阳光,和那群人。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我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了你,这一刻,百花绽放……

 

锐同学说:

落花是死亡,是归于寂静,但是它也是新生。我们可能经历了容颜的老去,岁月的逝去,经历了各种大悲大欢,经历了这一切,世事沧桑。破爬滚打,愈挫愈勇,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们成长了,我可以用新姿态去面对新生活,这,就是新生。

 

航同学说:

既然所有东西都会逐渐凋零,毁灭,那么为什么还要绽放呢?因为在有限的时光之中,一定要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存在的意义,有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要有方向;生命,终会伟大。

 

锦同学说:

回到现实,审视人生,现在的我们可能正经历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只有好好过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以后人生中还会有许多苦难需要经历,成长必然是痛苦的,想要退缩也很正常,但是停止成长只会使人更加地痛苦。陷在过去无法自拔,可能就是一种对成长与责任的逃避。逃避,终究无法解决问题,直面并尝试解决,可能才是正途。

 

扬同学说:

滚滚红尘中,一切都是瞬息,但不变的是红尘和寄托着人类悲悲喜喜的落花;红尘外,一切都是永恒的,但红尘外每一朵落花的一生都是瞬息。红尘中的落花经历着人类的悲悲喜喜,孤独地存在着,红尘外的落花脱离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同样孤独地存在着,孤独,成就永恒……

 

本学期的晨诵至此结束,对于下学期的晨诵,又升起一种期待。

 

四、电影课程,重新审视我们自身

 

本学期,电影课程上了四部,《肖申克的救赎》《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后三者,构成了爱情电影系列。

 

先谈谈《肖申克的救赎》。经由这部电影,我们探讨了体制化,人的可能性,希望与自由,艺术等,这些词,宛若颗颗种子,埋到了孩子们的心底(【电影作品】向生命的深处漫溯——《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选)。

 


锦同学说:

肖申克的救赎,既是安迪的自我救赎,也是他对瑞德的拯救,自救与救他,从安迪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味道。一个自由的拥抱希望的灵魂,一定可以实现自我的救赎,同时,这样的灵魂也是有光的,可以把光带给其他黑暗中的灵魂,去温暖,去拯救。光明大放,便是救赎。

 

锐同学说:

自由。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自由。安迪挖地道能坚持下来,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在这里,还经常强调艺术,艺术是什么呢?那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自由,不受束缚的自由,这种自由,又符合天地大道,与大道同音共舞。安迪是热爱艺术的,或者说安迪的骨子里有艺术的因子。他挣得了一群人夕阳下屋顶喝啤酒的机会,他不喝,他看着大家喝,便很满足,这画面,不是艺术是什么?他冒着惹恼典狱长的危险放歌剧,让歌剧的声音在整个肖申克监狱飘荡,这行为,不是艺术是什么?我觉得,安迪的自由境界,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甚至还要高于思想上的自由,接近一种艺术化的自由,一种创造的自由,一种可以让灵魂借以超越的自由。

 

墨同学说:

老布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他自杀了,因为没有办法适应监狱外面的生活。他有鸟所带来的希望与光明,可最终,他没了希望与光明,为什么呢?我觉得,老布身上,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叫他老布,不叫他小布,中布,为什么?因为他老了。对于普通人而言,苍老的身体,是很难承受住希望与光明的,或者说,生活让无数曾经的少年灰头土脸,垂垂老矣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精神。衰朽的精神,怎能在变动不居的社会上生存呢?这可能是老布所揭示的生活真相。那这无解吗?保持精神的活力,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与世界互动,这是我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扬同学说:

当一个人在监狱里,那这个人就要在监狱的规则中寻找自由。当这个人适应了监狱的规则,也就在监狱中拥有了自由。其实有很多人在监狱这样身体不太自由的环境中,开始寻找精神的自由。就好比说安迪,他建立图书馆,做石雕,包括放歌剧,都是让精神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但同时他帮助狱警和典狱长,则是让自己的身体自由在监狱中最大化。只有不放弃任何一样自由,他才能成功。而老布和瑞德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开始在监狱的规则之下寻找自由,但他们长时间浸泡在监狱这样的规则下,无论是从精神还是从身体上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自由。就像之前谈希望所讲到的,当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他们逐渐丧失了一些原有的能力,那这里,他们可能就丧失了去追求监狱之外的自由的能力。

 

《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三者,构成了爱情电影系列。在这个系列里,我们谈了爱情的方方面面。《罗马假日》,我们探讨了爱情与责任,朦胧之爱的无疾而终,女性的自我保护等;《泰坦尼克号》,我们探讨了爱的本质,爱情的非理性,自我伤害行为,性,死亡等;《廊桥遗梦》,我们探讨了婚姻与爱情,爱情婚姻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等。一个个问题讨论下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

 


在《罗马假日》的影评中(【电影作品】最美的年华与爱邂逅——电影课程《罗马假日》作品选),扬同学说:

之所以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可能因为电影里面的感情很单纯,没有现实里那么多弯弯绕绕,乱七八糟。电影里的人也大都很纯粹,没有现实里的人情世故,溜须奉承,有一种孩子般的天真,这正是电影外的世界里很多人都缺少的,也是电影外的世界,很多人都渴望的。还有可能因为电影里面的安妮,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终于受不了生活了,于是先逃离,不顾一切地离开,疯玩一整天,再在最后回归。现实中呢?逃离是有可能的,但逃离之后呢?现实中并不总是有像记者乔一样的好人,而大部分人也并不是像安妮公主,回来之后就可以回归原来的生活,不用为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发愁。相反,逃离回归之后等待自己的可能只是房租,电费,天然气费……

 

洵同学说:

剪掉长发的公主,选择了自由;而在短发之上加上皇冠的公主,则承担起了属于公主的责任,舍弃了一个小女孩,对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慕。生活,可能就是这样,有无数的“不得不如此”,生而为人,只能如此。我们的“不得不如此”,又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去寻找,探索与承担。

 

锦同学说:

回归公主生活,对安妮公主来说应该是主动回去承担责任,这和她之前被动接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开头的时候,她本身的性格与她的身份是割裂,但是在她主动承担之后,这就都成为了她的一部分。罗马一日的释放与刺激,竟神奇地让她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做到了自我认同。安妮公主回去之后,我觉得她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从原本抗拒接受公主的责任,到接受并承担。她成为了真正的公主,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虽然,其中,带着放弃爱情的淡淡忧伤。

 

墨同学说:

我觉得爱情,是无法以阶层、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只是外表,一点都不重要,或者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真心。两个人志同道合,三观相同,不会猜疑对方,互相信任,这样的爱情,谁能将其拆散呢?

 

锐同学说:

文章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最后几个镜头。安妮公主在最后那场记者会上,她说,访问过的城市“可以说各有千秋,都难以忘怀,最难忘的,是罗马,当然是罗马,我将把这次访问,珍藏在心里,永不忘怀”。她的目光,望向乔,欲言又止的神情,让人心酸楚。记者会最后,安妮公主双目含泪,面带微笑,一转身,背对乔离开,乔目光紧随其后,当所有人离开后,乔一个转身,向会场外走去,宛若走了一个世纪。经此一别,这段朦胧之爱,终结;也可能,在心底,这份爱新生,在时光中,疯狂生长……

 

每个城市都有难忘之处,每个地方都有我们难忘的回忆。这回忆,与青春有关,与爱有关……

 


在《泰坦尼克号》的影评中(【电影作品】爱情与死亡——电影课程《泰坦尼克号》作品选),扬同学说:

后来,海难来临,沉船在即,每个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决择。露丝先是放弃上逃生挺的机会去救杰克,又再次放弃逃出生天的机会,和杰克在一起。杰克拼死护住露丝,让露丝趴在木板上,自己用冻得发抖的声音让露丝发誓以后要好好活下去。最终,杰克在冰水里失去了生命。露丝呢,露丝一直把杰克埋在自己的心里,带着他的期待和祝福坚强地活了下去。

 

结局,虽然是悲剧,但正是因为悲剧才使这段感情定格在了最精彩的时刻,正是因为生死才使得这段感情更加刻骨铭心。

 

锦同学说:

杰克和露丝就是通过爱去面对死亡的,为爱而求生,哪怕赴死,也是为了生。露丝有好几次有机会可以坐上救生艇,可为了杰克,她宁愿留下和杰克一起面对灾难;杰克也是,虽然他最终死亡,可是,他却是为了露丝之生而死。是人都害怕死亡,但是爱给了他们勇气,忽然想起电影中的一句话,“You jump,I jump”,因为爱,两个人生死相依。

 

我始终难以想象露丝亲手沉杰克的尸体于海底时心中的悲伤与希望。可能就在那一刻,他们分离了,可也就在那一刻,他们终生相依,露丝带着他们两个人的生命,好好地活了下去。

 

死亡面前,有大恐惧,可也有大崇高……

 

锐同学说:

最后,到了美国,警察统计生还人员名字。到露丝的时候,她没有说她原来的姓氏,而说露丝•道森,她随了杰克的姓,用杰克的姓,活过了整个人生。

 

这是一部悲情的爱情电影,露丝和杰克原本已经在一起,但是老天却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再也见不到彼此。时隔多年,泰坦尼克号被重新打捞了上来,露丝把她那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投向了大海,露丝心结终于解开。最后,她用海洋之心跟杰克打了一个招呼。

 

年迈的露丝,进入了梦境。她又回到了那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杰克牵着她的手走进了餐厅的大厅,大厅里站满了人,曾经逝去的所有人都在,他们向露丝和杰克送出了祝福。

 

多年以后,我们已然垂垂老矣。但是那美好记忆,那些美好的人,都还印在我们的脑海,回想起他们,我们又回到了那光辉的年华……


 

在《廊桥遗梦》的影评中(理性与感性纠结中的突围——电影课程《廊桥遗梦》作品选),扬同学说:

在自由和责任之间,弗朗西斯卡选择了责任,她的理性战胜了她的感性。在爱情里,人毫无疑问是感性的,但在这四天的最后,弗朗西斯卡从自己的感情里面跳出来,理性地去判断整个事情。这可能就是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中年人,和年轻人不同的地方。

 

这里,如果和《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做一个对比的话,就会发现,爱情同样热烈,但是比起年轻时的狂热,中年人的爱情,可能就更理性,更克制一些。弗朗西斯卡没有像露丝那样不顾一切,而是选择了去承担家庭的责任。露丝为了杰克可以抛弃卡尔的财富,可以抛弃自己上流人的身份,甚至可以抛弃自己的生命,而弗朗西斯卡呢?弗朗西斯卡放弃了爱,或者说,她选择了另一种爱。这就是不同,弗朗西斯卡的决定是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后做出的,而露丝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情感的冲击下做出的,不考虑结果,也敢于承担。弗朗西斯卡深思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可能更合理更周全,但要舍弃的东西却更难以割舍,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也必定日日纠结,那昙花一现的爱情,如一根刺,扎在了她的心上,至死,未能拔出。

 

可能,当弗朗西斯卡的骨灰撒到廊桥之上时,那根刺,方才拔去,她与她的罗伯特,为爱重逢……

 

锦同学说:

受到母亲的影响,麦克和卡罗琳也开始反思自己如何在婚姻中做出改变。麦克在回到家之后,开始关心妻子的感受了,而卡罗琳决定和丈夫谈一谈,他们开始尝试直面家庭问题,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了。

 

弗朗西斯卡,给她的儿女,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锐同学说:

在爱情中,我们往往是盲目的,是感性的,所以,我们要经常跳出感性,理性地看待爱情。因为我们的生命中,不仅仅有爱情,还有亲情与友情,还有责任与担当……如果弗朗西斯卡选择与罗伯特一起走,选择了自由地爱,那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将成为她决定的牺牲品。最终,她的理性战胜了感性,她选择了默默承担家庭的道德的责任,而不是一走了之。

 

某种程度上讲,《廊桥遗梦》和《罗马假日》都是理性战胜了感性,女主都选择了道德层面更对的选项。人生,可能就是这样,有无奈与纠结,有舍亦有得。我觉得,我们要选择对我们更重要的东西,选择对我们更好的东西。这种更重要的更好的东西,在我看来,便是更合乎道德的东西。

 

人生美好而短暂,尽量别留下遗憾,我们要做对的事情。

 

五、《世说新语》课程,一段生命的穿越之旅

 

《世说新语》课程,真正的灵魂课程。这个课程,我曾投入过很多精力,一个人一个人爬梳,一段文一段文深读,一个个活人慢慢在脑中勾勒出,一种种深情渐渐在心中扎根。每一个人,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纠结,剪不断,理还乱,身处暗夜,一个人,独对心灵,如何抉择,与生死相关,怎么办?不断追问,不断找寻,生命,千疮百孔,惊心动魄。带着孩子们,触摸这样一个个灵魂,最终,留在孩子们心灵世界中的,可能便是那个生命艰难时刻抉择的痛苦与纠结。未来,甚至当下,我们也正在经历着种种纠结,别人走过的路都是我走过的路,在这片压缩时间的大地上,总有一个人,曾与我相似。艰难时刻,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是否会增强一些直面的勇气呢?

 


在“正始名士”的作品中(【昆仑世说】探寻生命之根——“正始名士”作品选),墨同学说:

我觉得何晏,本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但是却没有用好他的才华,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讲,叫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再细看一下何晏的生平。在他七岁的时候,他便在地上画圈,说自己是何家的人,给曹操递话。仔细想想,有几个人可以在这么小的年纪,有这么清晰的逻辑,对别人进行反驳?我们七岁的时候,难道不都是在玩过家家吗?再看,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非常珍惜人才的人,而何晏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被曹操如此重视,可见其天赋才华的恐怖,若是将这等才华用在建功立业上,那岂不是可以成就丰功伟绩?

 

洵同学说:

何晏这个人十分自恋,顾影自怜,我想,这源于他内心深处有着一股自卑之情。他是何氏之子,父亲早逝,母亲嫁给曹操,他便随母住在曹操家里,虽然富贵,可对于“明慧若神”的何晏而言,一定会有寄人篱下之感,年少的他,缺少安全感,便想通过对外在的穿着打扮,赢得别人的目光,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

 

怡同学说:

我喜欢夏侯玄,是因为他的帅。“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这种帅,我觉得已经超出了语言所能描摹的范畴。日月为明,可能夏侯玄就是光明本身。他的帅,如高悬的日月进到了我们的胸怀之中,有一种博大与浩渺,我们在他的面前,不自觉地自惭形秽。

 

航同学说:

夏侯玄靠着柱子写东西的时候,电闪雷鸣,他所在的房顶被雷击穿,他的衣服也被雷击,冒起了点点火星,有些地方可能都焦了。可是他脸上丝毫没有显示出惊慌的样子,还像之前一样在那里写东西。任何一个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会慌张害怕的,至少会赶紧扑灭自己衣服上的火花,可是夏侯玄却显示出惊人的定力,非常镇定,这说明了他的不凡。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他这里的宾客全部都被吓到了,反应很强烈。我想,夏侯玄在这个时候可能心中也有一丝丝的慌张,但是,他习惯于以平和中正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事,面对这种非常的变故,他一如往常。

 

锐同学说:

夏侯玄从容赴死,深深震撼到了我。“丰遣子韬以谋报玄,玄曰‘宜详之耳’,而不以告也”,也就是说,李丰他们谋划让夏侯玄取代司马师这件事,夏侯玄并没有深度参与,但最终,夏侯玄因之被囚。夏侯玄没有供词,钟毓“夜为作辞,令与事相附,流涕以示玄。玄视,颔之而已”。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畏无惧?面对身死,夏侯玄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从容赴死。为什么他可以做到呢?我觉得,夏侯玄心中有定,他身上有一种真正的属于儒的贵气。他表里如一,真正地将儒活了出来,他,凛凛有生气,哪怕死,“临刑东市,颜色不异”,也有风度。我觉得,夏侯玄,才是真正的“正始名士”。

 

扬同学说:

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何晏其实是没有根的,或者说,他是没有方向的。我们说他偏向儒,但他在做吏部尚书时,却提拔自己的亲信,而非国之栋梁,参与国政,任人唯亲,哪是儒行?我们说何晏是偏向道的,但他却入世,深陷于人间的泥沼。我们说他是自恋的,这正是在讲他的迷茫与缺乏安全感,心中纠结无方向,若真正有方向,哪里会像他那样在乎外在的东西?至于他所谓的世故与圆滑,不过是个笑话,火中取栗,最终,败亡身死。从某种角度讲,何晏,就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他的一切,可笑,可悲,可叹。

 

锦同学说:

夏侯玄的死,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泰坦尼克号》里面的那个英国绅士。他们都是有根的人,一个奉行绅士的法则,一个奉行儒家的法则。可能那些东西在某些人看来,只是一些繁琐的礼节,并没有什么意义。但这些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是由内而外的,心中有根,并用行动来实践,也就是知行合一。

 

儒家精神绝非外在形式那么简单,像夏侯玄这样的人,才是把儒家精神贯彻一生的人,才是真正活出儒家精神的人。


 

在“阮籍”的作品中(【昆仑世说】刀尖上的舞者——阮籍作品选),怡同学说:

我觉得唐朝的李白和阮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他们都爱酒,痴迷于酒,喝酒的时候,都有非常美丽的女人在他们身旁,他们喜欢的,不是美女,而是美本身。李白和阮籍的心中,都有块垒,都需要借酒浇愁,只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可能他们都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航同学说:

由于阮籍所处的时代,他只能用酒来掩盖一些东西,只能装出一副沉迷喝酒的样子。在《世说新语》之中讲到,朝廷中缺了一个官员,而获得这个官职可以有几百壶酒,于是他就成功获得了这个职位。他谋取这个官职,看似是因为他想喝酒,其实他主要是为了躲避政治纷争。由于当时曹氏的失败,本来心中倾向于曹氏的阮籍只好做出一种投靠司马氏的样子,这样才能在这次纷争之中存活。

 

洵同学说:

在魏晋的乱世之中,阮籍也只能坚守住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了。因为在司马氏的天下,他无法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阮籍选择了逃避。那他是怎样逃避的呢?主要有两条途径。

 

其一,慎言。竹林七贤中,阮籍是活得极为谨慎的那个。《论语》讲君子“慎于言”,阮籍“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不妄言,不多言,便不会平白无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其二,饮酒。在社会的泥潭之中,阮籍的保护盾就只有酒了。阮籍用醉酒这种委婉的方式求一条活路而已。在生存的基础之上,阮籍依然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做事风格。当然,在“酒”中,也有一种浪漫在里面,一种对美的追求。这种美,是一种混乱中求安的美,是一种片刻脱离苦海的美。

 

阮籍,在魏晋的时代,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扬同学说:

阮籍虽然选择了这样活着,但他其实是很纠结的。他一方面想追求自己心里的东西,一方面又想“苟全性命于乱世”,所以他选择了酒,用酒封住自己的嘴,却用行动保留着自我,用不合礼数的方式来对抗名教。就像他曾在司马昭的庆功宴上箕踞啸歌,他虽然不认可司马昭却去了他的庆功宴,表示出自己对司马昭的臣服,庆功宴上的他那样放达,又表现出了他的独特,他知道自己识时务,知道司马昭是不会因此而杀自己的。这就是为什么阮籍能活得比嵇康久,因为阮籍能够做到识时务,也不是说嵇康不识时务,只是嵇康做不到像阮籍那样把嘴封上,进退有度。

 

锐同学说:

这就是阮籍,老师说他是刀尖上的舞者,确实是这样。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还要随时保持自己的生命,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也是他的能力。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人,就是嵇康。某种角度讲,嵇康是以死证道,他无法如阮籍一样保全自身,但是阮籍也很难像他一样以死证道,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锦同学说:

阮籍的痛苦正说明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他的痛苦不止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还因为他没法完全放下他的志向。虽然在司马氏掌权的情况下,他的志向无法实现,但他还是要把他的志向牢记在心中,尽自己所能去实现。我认为这就是阮籍的儒。

 

那么,阮籍能做些什么来实现他的志向呢?我觉得,他在竹林之中所做的那些事,就是他实现自己之志的方式。正是因为阮籍心中有真正的儒在,他才需要通过放浪形骸的方式来对抗没有“仁”的名教。其实,阮籍对抗的不只是司马氏的政权,更是世俗所谓死板的礼教。这,是阮籍真正伟大的地方。

 


在“嵇康”的作品中(【昆仑世说】清醒之痛,骨上之痕——嵇康作品选),锐同学说:

打铁对嵇康这样的名士意味着什么,他为什么要打铁?打铁会导致他筋疲力尽,让自己的肉体很累,这时候,他就不会去想别的,他这么做是在麻痹自己的精神。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反抗,对失仁的礼法的反抗,他用自己的行为,默默立起一座丰碑。

 

怡同学说:

嵇康不愿意做一个为了活命而失去本心的小人。虽然嵇康并没有接受山涛的举荐,但嵇康在他将要行刑前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山涛来抚养。嵇康自己选择了死亡,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健康平安地长大。嵇康曾给自己的儿子写过《家诫》,里面全是一个老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那个样子的嵇康,不是“七贤之首”,只是一个老父亲。

 

言同学说:

竹林七贤里有一个特别吸引眼球的人,那就是嵇康。书上说嵇康身长七尺八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米八,风姿特秀,走在路上气质非凡,见过嵇康的人都说嵇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可见嵇康是有多么帅啊,如果嵇康走在现代的大街上,估计一直会有一些姑娘来找他要微信吧!

 

雅同学说:

嵇康身高一米八多,长得生机勃勃,也很高冷,清澈,挺拔。他的气质像松下风,又像石头一样有棱角。他醉了以后,不像其他人一样发酒疯,而是如“玉山之将崩”。他这个气质有道也有儒,偏道又有儒的影子。他为了自保,喜怒不形于色。

 

嵇康在树下与向子期打铁,作为读书人,打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荒诞的事。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嵇康觉得打铁会有及时反馈,有一种力量之美。此外,肉体的累可能引起精神的麻木,可以让他不想别的东西。当然,也这也可能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嵇康对荒诞世界的对抗。

 

将死之时,嵇康“顾视日影”。这日影,可能象征着光明,可以把黑暗全部驱散的光明,可能是理性,重整乾坤,天下重新匡正。

 

航同学说:

嵇康与凡人不同,他不会为了去活命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他会遵从自己的理想。如果有人反对他,逼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么他就会直接去疏远那个人,不和那个人在一起。他不畏权贵,为自己而活。

 

扬同学说:

像嵇康和阮籍那样的人,活在当时的世道中,太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那样活了,也太清楚自己那样活着的感受了。既然自己没法改变,那只希望后代不要再走和自己相同的路。

 

嵇康在我行我素中走过了一生,面对死亡,颜色不变。为了自己的道,嵇康选择了一条注定会死亡的路。纵然是死,至少嵇康活着的时候没有愧对自己,没有愧对自己的道,也没有愧对自己心中的礼。面对死亡的未知,嵇康拥有着人类固有的恐惧,应该也有着终于从乱世中脱身的解脱。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而嵇康做到了以身证道。

 

嵇康,不是不能生存,而是选择了死亡。

 

洵同学说:

嵇康并不是“伪君子”,那种内外不一的人。他的道家底色是由内而外的,他真正地活出了道的感觉。从对嵇康的外表描述看,“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他有一种君子的气质,只是这种君子,不是儒家的君子,而是有着道家风采的真人。“萧萧肃肃”,好像是一种松柏之志,但加上“爽朗清举”,便将松柏之志化为隐逸之风,也就是所谓的“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袅袅而上,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觉。嵇康的感觉,并不是何晏那种柔柔弱弱的“风俗气”,更偏向道家的汪洋恣肆,而儒家那种治国平天下的感觉,就少了许多。

 

嵇康不希望自己被礼教拘束,但是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其实我感觉这是十分矛盾的,一边自己“痛饮三百杯”,一边与自己的儿子说要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遵守礼教,对君王忠诚。我仔细想了想,可能因为嵇康知道自己的路,他的路就是他的路,这是一种天命,不全是由他自己来决定的。乱世中的清醒者,某种角度讲,命运是被注定的。嵇康不想让他的儿子走他的老路,因为嵇康心里清清楚楚,这样坎坷的一条追逐自由的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能走的。

 

锦同学说:

道,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为真人,也就是打破一切条条框框,还原生命本身的样子。嵇康已经发现,当时的礼法是“失仁”的,是死板而又无意义的,所以他不愿意去遵守。他的放浪形骸是为了保持心中真正的道,也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感受过快乐与悲痛后,最终还能保持本心的人,是了不起的。

 

嵇康在死前表现出的坦然,不是什么“无知者无畏”,此时的嵇康已经是一个“有知者”了,但是他依旧可以做到无畏。他的死,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内心的外显,显出了他的不屈,显出了他心中的道。

 

正是嵇康的死,“活”出了他的精神。

 

囿于时间,五期名士,我们只与“正始名士”“竹林名士”相遇,余下的“渡江名士”“江左名士”“中朝名士”,则因为时间关系,无缘得见。未来,山高水长,种子已埋下,若有机缘,当发芽,再次破土而出……

 


除了上述作品,本学期,我们还发表了《一身诗意千寻瀑——昆仑现代诗选》(【诗歌作品】一身诗意千寻瀑——昆仑现代诗选),之所以会有这期作品,是因为某天,我忽然觉得好久没有写现代诗了,便跟孩子们说,我们写写现代诗吧。一写,就成了一期佳作。还有一期,是《百卉竞芳春自在——疫情假小结》(【长假小结】百卉竞芳春自在),之所以会有这期作品,是因为要复课了,便建议孩子们写写疫情假中自己的成长,一写,便是一期作品。

 

在过去的一年时光中,经由班级微信公众号发布语文作品总字数11万余。本学期,共发作品15期,发文数量98篇首段,8篇首段及以上的有:悦扬、钱锦、千洵、昕锐、译墨。我们有一批写者,正在茁壮成长。

 

本学期,所有学科,作品总数118篇首段,总字数14万余,班级微信自6月20日始,至昨日7月16日终,前后共27天连更。能够实现小一月连更,要感谢昆仑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昆仑诸君不断地尝试自身的突破,实现生命的拔节生长;玉龙老师不惧繁杂,在帮助孩子们修改论文后,还尽量帮我降低微信编辑难度,手动输入数学符号;军娣老师在学期最后,还带起了一个科学论文小高潮,许多孩子获得了高峰体验;俊平老师和路遥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帮助孩子们修改论文,最终定稿;还有我们的艺术作品,小桥英文歌和英语戏剧,在冯丽老师、婷婷老师、山蒲老师、马辉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闪耀舞台;美术作品,在和晶老师的帮助下,一教室的艺术气息……正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实现了昆仑诸君的华丽转身,所有昆仑人,光彩夺目……

 

我自身,从上个学期开始,便开始坚持写“每周一信”,用文字与孩子们编织。至今,已是六万余字。

 


上个学期,每周一信侧重于每一个孩子一周闪亮时刻的反馈,唤醒孩子们对自身的渴望。本学期,跟军娣老师打配合,她的“每周一信”侧重于每一个孩子的点燃反馈,我则聚焦于本周班级核心问题的探讨,经由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尝试理顺孩子们心头的困惑。

 

就这样缓步慢行,至今,我已经解读了17个绘本故事,其中2个属于我与宋女士的相互编织,余下的15个,则是我与昆仑诸君的共度时光。

 


疫情假中,自2020年2月4日始,至2020年5月23日终,我每天与昆仑诸君用文字交流,前前后后,6万余字。这些文字里,有我对昆仑诸君的期许,有我对人生的体悟,有我对课程的理解,碎碎杂杂,一切,都是我想对昆仑诸君讲的。摘首尾两则“碎语”,与诸位交流。

 


2020年7月15日,我又开始了暑期“碎语”之旅,我始终觉得,文字,是有力量的,有思想的文字,是可以进入天堂的。

 

一个学期,倏忽而过,再回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期待着未来,未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附:江子校长和Lily校长点评摘要


1、身为班主任,发挥课程的力量与明晰前行的方向,缺一不可。


2、课程要与教室里的孩子相契合。


3、经典名著的分量可能较绘本更有分量,选取合适当下孩子的名著,去共读,这样,可能会更好地启发孩子。


4、《黄河颂》,如果处理成经典,是否可以有更大的视野呢?从地之理到人之文,从某种层面上讲,才可以真正地将之处理成真正的经典。


5、课堂对话,除了认知冲突外,亚军谈的“情意冲突”,某种角度讲,是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冲突,无意识的自我与将之表达出来的冲突。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成为永远的经典,在这个冲突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个更高层级的洞察与领悟来统领这种冲突。某种程度上讲,情意冲突往往只能去领会、感受、沉浸其中,可能无法真正地讨论,真正可以被讨论的,被讨论清楚的,可能是认知冲突。教一个人成为伟大的作家,是难的,教一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是可以实现的。


6、写作,在文笔的基础之上,如何再次提升?我们的写作,在评论式写作的基础之上,方向可能是实现写者的精神与被写者的精神契合,重点,在横向分析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的基础上,探究这个人何以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人成为这样的这个人,对我,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7、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往往不是主动与环境互动,而是被动地被环境捏塑。但对有天赋的孩子来讲,如何晏,在被环境捏塑的同时,他自身天赋的强大力量也在不断觉醒,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开始实现与环境的互动,在关键处,他抉择,他与环境互动,他影响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他。


8、让伟大人物精神发展的历程与孩子的精神发展历程有良性互动,这是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从种子到大树的过程。



在日子里沉潜 ——2020春夏课程规划

穿越寒冬 ——2019秋冬学期语文总结

读写结合,给生命以力量和方向——昆仑教室七(上)语文教学计划


【期末庆典】横空出世,莽昆仑,群玉啸歌 ——昆仑教室2020春夏期末庆典

吻醒时光——昆仑教室2020春夏学期开学庆典

莽莽昆仑育仙葩 ——昆仑教室2019秋冬学期期末庆典

定鼎昆仑,筑居思唱——昆仑教室2019年秋冬学期开学典礼

琳琅珠玉在昆仑 ——微信公众号“昆仑群玉”释

我们终将成为“昆仑” ——“昆仑教室”班名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